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30日09:47|来源:光明网|字号:
摘要:当然,也有些“雷语”的出现,可归因于官员“不接地气”,不善于公共表达,尤其是网络拓宽了监督路径的情境下,其僵滞的表达方式跟不上社会需要。 |
官场“雷语”,频遭曝光。上海浦东近日出台《浦东新区行政首长问责办法》,正式将“行政首长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与职务身份不相符合等行为,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写入问责条款。(8月29日《新闻晨报》)
在微博时代,官员口出“雷语”,总能引起裂变式传播,沦为公众的热门谈资。在此语境下,浦东出台新规——官员非但会因履职乏力被究责,说了“雷语”致不良影响的,也会被问责,受到广泛关注。它与问责“雷语”的坊间呼声相呼应,也为处理“雷语”官员提供了规章借鉴。
姿态傲慢,惹人生厌,是官员“雷语”的常见特征。新华社曾把官员“雷语”分为三种类型:狂妄嚣张型,如“你替谁说话”;愚蠢无知型,如“(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轻浮随意型,如“不要考虑太长远”的“神回复”。也正因其口无遮拦、语出雷人,所以激起不小波澜,也动辄得咎。
平心而论,官员也是人,有时情急之下,难免会说错话。言与行终属两个范畴,对官员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若官员“雷语”纯属口误,且予以澄清,或许无需苛责。毕竟,撇开“行”,单纯计较官员的“言”,意义不大。
但从公共伦理的层面讲,官员发言,有时会带有公共属性,而非“仅代表个人看法”。其公职身份,制约了其言论边界。对官员而言,即便是个性化表达,也该恪守公共理性,体现权力谦抑,而不能信口开河,罔顾民众感受。
都说“言为心声”,很多时候,官员“雷语”,也是其心迹的表露。比如说,“警察不打人,那养来干吗”,就投射出某种病态认知:警察应“家丁化”,而非公共利益的保护者。它看似不经意,却是有些官员价值扭曲的写照。较之于“雷语”的听觉冲击,它内含的无视规则、蔑视监督的心态,更值得剖析。
不少“雷语”,之所以令公众很受伤,原因不难想见:它不是简单的口误,而是“特权病”的发作,是官僚心态的透视镜。它背离了为官伦理、干群关系,也折射了价值观的错位。所以说,“雷语”频现,根源就在“官念”的跑偏。
当然,也有些“雷语”的出现,可归因于官员“不接地气”,不善于公共表达,尤其是网络拓宽了监督路径的情境下,其僵滞的表达方式跟不上社会需要。这种脱节,也造成其发言的“不合时宜”。
无论如何,官员“雷语”之害,都不容小觑。它会荼毒官场话语体系,也撕裂干群生态。而重视“雷语”,也非小题大做:只有对有些“雷语”问责,并剖析背后的病态化“官念”,才能纠偏,让“雷语”销声匿迹。
浦东对致不良影响的“雷语”问责,就对接了“让官员因言获罪”的诉求:官员“雷语”,或代表着公权失范,岂能容其稳坐钓鱼台?而在时下,对“雷语”官员的惩治,多因“雷语”引起舆论反感,在“媒治”效应下敷衍性追责。而将对“雷语”问责纳入法规,实现其常态化,则是填补惩治无据的“空白区”。
问责“雷语”,不能只是循声找人,令其“因言获罪”,更应解剖跑偏的“官念”。而对影响恶劣的“雷语”进行制度化问责,则是尤为重要的一步。(佘宗明)
(责编:吴杨)
雷语 病态化 跑偏 官念 新闻晨报 空白区 浦东新区行政首长问责办法 江豚 获罪 干群关系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