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06日07:09|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摘要:对反腐机构来说,从细节中寻找腐败案件的线索,应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成为一种能力。随时关注网络上出现的腐败线索、腐败细节,应成反腐机构一项日常工作。 |
“表哥”杨达才案昨日一审宣判: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这个判决结果,与社会舆论预期基本吻合。回顾此案来龙去脉,可以发现,当代中国对贪腐的惩罚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
一方面,是细节显示贪腐线索。杨达才最初引起公众的注意,是他在处理重大安全事故时的“笑脸”,这种不够得体的“笑脸”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他手表的好奇心。他通过自己的手腕展示出来的手表实在太多了,不可能不引起民众和反腐机构的关注,并最终导致他身陷囹圄。时至今日,杨达才可能会想:都是手表惹的祸,要是不带那些该死的手表就好了。然而,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戴不戴手表,手表仅仅是指示贪腐的一个细节、一个符号而已。贪腐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总会通过各种细节表现出来。如果人们看不到这个细节,就会看到那个细节,总有一个细节会落在别人的眼里。顺着某个细节摸下去,贪腐的事实就会呈现于光天化日之下。
另一方面,网络助推了民间的反腐力量。杨达才的手表多、价位高,他身边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但这个细节如果只有少数人知道,就不太可能成为反腐的突破口。然而,如果这个细节经过网络曝光之后,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因为网络上显示的证据很有说服力,至少有进一步调查的价值。在众目睽睽之下,贪腐者再想掩饰就不容易了。这就是网络对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此外,反腐败机构对网络上的腐败线索的积极反应、迅速行动,也是当前反腐败工作的一个新特点。试想,即使网络上晒出了某些腐败细节,但如果反腐败机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细节就会湮没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只有当网络上的腐败信息转化成为反腐败机构的侦查活动,才可能形成反腐败的“物质力量”,腐败才能成为腐败者的墓志铭。而这样的情况,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和常态。杨达才案就是这种新的反腐败机制的直观体现。这个案件说明,官方的反腐败机构与民间的网络舆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良性互动。当然,这样的良性互动还只是初见端倪,双方都还需进一步调适。
以上几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腐败与反腐败的一种新趋势、新动向:贪腐总会留下痕迹,痕迹总会被人发现,发现了痕迹的人一旦在网上披露,就会引起反腐败机构的介入,贪腐者的末日也就到来了。这样一条新的路线图表明,贪腐者的路越来越窄了。
对反腐机构来说,从细节中寻找腐败案件的线索,应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成为一种能力。随时关注网络上出现的腐败线索、腐败细节,应成反腐机构一项日常工作。▲(作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原标题:贪腐痕迹越来越容易被揪住)
(责编:张婷)
贪腐,揪住,表哥,物质力量,痕迹,判决结果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