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新华网:谈教师节送礼,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2013年09月10日07:00|来源:新华网|字号:

摘要:今天是教师节。在教师节前夕,一种可等同于现金使用的礼品卡格外火爆,让这个充满敬意的节日变味。

今天是教师节。在教师节前夕,一种可等同于现金使用的礼品卡格外火爆,让这个充满敬意的节日变味。有家长称,“反正我接触的圈子,十个人当中,八九个都送。”这里“送”,指的是送购物卡、送现金、送礼品。现实果真如此吗?

所谓的现在教师节送礼之风有些严重,这种严重,更多只是相对社会期望,相对教育这个行业的纯洁而言。永远不要忽视,这世界上有一些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教师,他们为人师表,不重名利,哪能被现金和购物卡收买?就眼中所见而言,教师节当天,很多孩子带的只是一束花,甚至只是一枝花。所谓“十个人当中,八九个都送”,多多少少有些臆测和联想的成分,并不具有普遍性。

这是一种夸大,还是一种误解。在一些家长看来,如果不送礼,那么孩子就会受到歧视,就会在班上边缘化;相反,如果送了礼,就会受到重视。我们承认,在教师队伍中的确有一些庸俗、功利的人,但这决非主流更非全部。在老师的心目中,或会相对喜欢一些学生。但这些学生,未必就是送礼送出来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学生表现好,即使一枝花也不送,也未必会边缘化;反之,即使家长搬来金山,也未必能让孩子爬上山顶。现实中就有人感慨:好孩子不需要送礼,送礼的未必成得了好孩子。

应该把个体之恶与群体之恶区分开来,把个体遭遇与整体状况区分开来。有些教师确实不尽如人意,但真实状况也未必就是大众想象的。一味地夸大教师节送礼的严重性,一味地误解师德和教师的职业尊严,尽情地把冷水和污水泼向教育、教师,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教师的不负责任,还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师德巍巍,譬如北辰。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

师生之间的关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庸俗不堪。教师节送礼的出现,大致源于三个情况:其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家长们不敢不送;其二,部分教师师德下滑,家长们不能不送;其三,尊师重教传统,家长们不想不送。这里面既有教育的原因,也有整个社会风气的原因。这一背景下,教师节送礼堵不如疏。所谓“堵”,是指完全禁止,事实上证明很难禁得住,而且也没有必要一禁了之;所谓“疏”,是指创新送礼的形式和内涵,一束鲜花、一个手工,同样能够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感激、感恩。

应该全面公允地看待教育、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以一束鲜花、一张贺卡来向教师节致敬。事实上,许多家长正是这么做的,他们孩子不是一样很优秀吗?当教师节送礼被夸大和误解时,带来的教育之殇,实为难以承受之痛。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教师节,教师节,送礼,家长,教师师德,学生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