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卢俊:新闻要更加“接地气”

2013年09月25日07:20|来源:求是理论网|字号:

  新闻的切入点是新闻采访的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但是,犹如功夫在诗外,新闻切入点的选择背后,包含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作风,也在不同程度影响新闻的内容、形式的选择和拓展。近年来,在开展“走、转、改” 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活动中,有一些新闻报道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几年来连续的春运报道、农民工讨薪、棚户区改造、教育公平等,虽然本身是社会热点,但在新闻切入点的选择上,一些新闻工作者开始选择更多的从民生状态切入,与这些普通群众的新闻对象冷暧共知,喜忧与同,展示了现实的差距,也展示了普通群众的真实需求和理想追求,更展示了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样的新闻,以真实细节而感人,以具体过程而体现桥梁作用、喉舌功能,以实际的舆论引导形成舆论的正能量。

  更多从民生状态切入的新闻,往往成为很多媒体中的亮点,群众关注,社会跟进,新闻的引导力、影响力得以真实发挥。一是因为民生状态中本身便具备很强的新闻价值。记录并引导社会的进步是媒体的主要责任,而社会的进步过程,很大的方面还是体现在民生状态中,具体便在民生状态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这种变化和进步,都真实感知整个社会的变化和进步,这也正是新闻价值所在。尤其在引导过程中,媒体也清哳地体现出它的价值。二是因为我们媒体上脱离群众、慨念化、总结化的新闻实在太多了。这种从民生状态切入的新闻,把一股清新的真实、形象的文风带了进来。要具体从民生状态切入,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离民生更近些,离群众更近些

  新闻的切入点的前移,就是为了离民生更近些,离群众更近些。在形式上,从慨念性、总结性的文山会海一直前移到真实的新闻主体即民生状态中,细节、过程自然就会浮现出来。在对象上,从官员和可能代表性的群众浮光椋影式的对话采访转变为直接事件中的人。在内容上,从抽象的隔着几层皮的旁观式叙述,便会深入为民生状态中矛盾、变化中的人和事,具体情节就会展示出来。

  比如,对于棚户区拆迁,我们的报道往往是面上的,是结果,一般模式是∶某某小区几时建成,小区情况介绍,政府的重视,领导说几句再表下态,然后选一、二住户代表表示喜悦和感谢。而且,这种报道往往又与当地官员的政绩心理互相作用,一定要往典型上拨高,夸大性地报道租金低廉、环境配套如何好。这样的新闻,往往会让人感觉远,好象一切都是政府安排好了的,又好象只是与大多数人无关的统计数字,助长单纯等靠心理。一些夸大性的,还容易产生攀比,造成不公平的误会。

  如果我们将新闻的切入点的前移,在开始和过程阶段就进入,这自然就会进入民生状态的空间。一些媒体在成都曹家巷整体拆迁改造中的报道,就是从过程开始进入,以更多的民忧状态视角来切入,这个新闻做出来就不一样,先是政府和群众有共同的愿望,但又有矛盾有变化,有落差有磨合,有具体的工作有过程,更有群众迫切需求和生活梦想,这一些形成一种舆论力量,又推动一致的共识,解决了问题,政府也得到群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这个过程,从整体上看,不正是新闻媒体所发挥的党和政府的喉舌以及和人民群众勾通的桥梁作用?党性和人民性,也是通过这一民生状态的改善、进步的过程得以统一。

  应该说,我们的新闻工作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上面提出一个方向目标,媒体马上寻找相关的典型推出,这也无不可的,但在量上,应该更多是有距离的向这个方向目标努力的才是的真实面。一提马上就实现了,这是唯心主义的。唯物辨证的是正因为解决这个距离的重要性所以才从政策方针上提出方向。从承认距离到发现问题,在矛盾中得到统一,这是一个过程。新闻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发挥了导向作用,作用的大和小,才是媒体的责任和价值所在。

  我们正确的方针从那里来?一定来自实际,来自群众的需求。反映民生状态,正是新闻舆论正能量形成的一个事实基础。民生状态中不仅有现实,有差距,更有拼搏,有实践,也有梦想,有追求,是通过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个体群众的具体生活来体现的。象一年一度的春运,农民工讨薪,农民工子女就学,以至现在还轰轰烈烈中的“最美” 系列等节目同时展示出的民生状态,往往能感受到整个社会建设的发展步伐,又能清晰地了解一些问题的脉络,各方想去解决它的愿望、社会协调的活动和方向。比如,农民工春运困难是党和政府迫切希望解决的,但实际情况如何?各方的需求是什么的?解决的重点在那?可以说,许多广电媒体几年的深入报道,尤其是从生存状态细节切入的,还是很吸引人,打动人,也很真实,很贴近,从而形成了一个解决春运困难的具体的舆论脉络,到2013春节,春运中最令群众头大的排队买票这一大难题终于明显得到减轻。这中间,当然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媒体在其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二,实现党性、人民性、社会现实的三点一线

  我们的新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这个政治特性,体现在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上,也体现在媒体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上。在新闻工作中,对党性、人民性统一的要求,也是有着一个哲学基础。从宗旨上,我们有对对党性、人民性统一的要求和认识。但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更加是具体。这个统一,在具体事物上,必然有一个矛盾统一的过程,最后达到党性、人民性、社会现实的三点一线,这就是科学。新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能起到其它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具体的新闻作品,做这个作用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所以,新闻工作者本身在思想意识上就必须有明确的意念和信仰。而这种意念和信仰化为具体,一定是和广大群众冷暧共知,喜忧与同,这就是进入实际的民生状态。

  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首先便体现在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上,这种联系,又具体体现在对民生的态度和行动中。有这种血肉联系,自然便会和群众冷暖共知,喜忧与同。新闻工作者在这之中的作用,具体也体现在这种血肉联系中,也就是如何进入民生状态中,通过新闻的手段,把它真实传播出去。社会的进步,其实主要体现在民生状态的具体的细节之中,比如,我们提小康目标,是个总的目标,在具体上,其实便是民生状态的进步,体现在一个方面,一个事物,一个细节,同时也是个过程,从面对现实,发现差距,找出问题,大家齐心协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步步,才是真实的进步,也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具体落实的全过程。冷暖共知,喜忧与同,只能在摆正新闻工作者自已的位置才能进入民生状态,也只能进入民生状态后才能真正感知得到。

  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当然也必须保持正确的舆论引导。这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政治责任和价值所在。在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中,事物一定是以矛盾的形式存在,包含着多个方面。在具体的民生状态中,也包含着不同方面的认识和思想,正确的舆论导向十分重要,这也就是党性不能直接、简单等同或代替人民性的原因。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党性和人民性必须经过民生状态这个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才能得以实现统一。把民生状态更多地进入新闻内容中去,正是让群众在解决切身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受到组织,受到引导的过程。完全可以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达成更广泛、更高层次的统一。这样,才能从舆论引导真正转化为现实的良好舆论环境,凝聚精神,形成合力,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在这个角度上说,更多从民生状态切入的新闻,也是媒体如何实现责任和价值的关键所在。人民性是基础,党性是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提高和凝聚,这二者统一的目的就是社会的进步、民生的提高。

  三,深入“走、转、改”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与工作作风有关。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一个有效的载体,就是增加对民生状态的关注,进入进去,自然就会激发出一定的责任感,产生出真正的血肉联系。而长久脱离民生忧态,混迹于文山会海之中,周旋在官员名人之间,对群众的感情自然就会淡化,对社会的责任自然就会麻木。这样长此以往,就变成只会在总结、会议讲话稿上写新闻,只能拿官员名人作应付。这种新闻,群众往往就会感到不知隔着几招层皮,严重的还会造成“被代表” 、“被统计” 、“被综合” 等现象,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会给党和政府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更谈不上为群众做更好的服务。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走、转、改” ,才能把更多的普通群众民生状态进入到新闻节目中。关注普通群众民生状态,自然便会使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从采访形式、职业理念、表现手法上产生改变,必须到基层,到现场,走进群众中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制新闻办节目;也会使他们和普通群众人站在一起,心连在一起,真切感受到群众对党和政府政策是怎样理解、实践的,也真切感受到群众的需求和梦想,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真正畅通、有效的舆论桥梁。义

  更多从民生状态切入的新闻,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历史责任。历史的足迹在那,一定是在民生的发展进步过程之中。比如,我们提小康目标,是个总的目标。在具体上,其实便是民生状态的进步,体现在一个方面,一个事物,一个细节,同时也是个过程,从面对现实,发现差距,找出问题,大家齐心协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步步,才是真实的进步,也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具体落实的全过程。冷暖共知,喜忧与同,才能让新闻工作者体会到自己也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建设者中的一份子,以建设者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既要认清社会进步的本质和主流,又要正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切实维护社会公正,推动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进步。

  更多从民生状态切入的新闻,往往超越解决一个具体的热点问题。很多真善美,一些反映群众真实需求的梦想,一些横向的东西,也在这种生活细节中展示了出来。一个真实的民情、民心、民意,通过新闻表现出来,这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制订方针政策提供了形象、准确的一手材料,使之与舆论形成良好的良性互动。通过民生状态更多地进入新闻,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群众需求的重合,也可以找到这二者在具体衔接上需进一步磨合、改进的地方。在落实方针政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这个平台,作用和价值也就显现出来。群众觉得关注的是自已的利益,解决的也是自已的问题,就会喜欢看喜欢听。重合的多了,心也就齐了,努力方向更一致,这就形成舆论上的“正能量” 。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新闻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地下捐精调查:每次捐精都要分“蛇头”千元

于正再晒小龙女新剧照 网友:难道是白素贞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甘肃省委书记:反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等反动思潮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