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佘宗明:“慈善免刑”只是丁书苗们一厢情愿

2013年09月26日02:39|来源:新京报|字号:

丁书苗预感到会“东窗事发”,所以拿慈善搭桥,意欲结识“高层领导”,找到一个新的“保护伞”。

被称为“高铁一姐”的丁书苗,因涉嫌行贿罪和非法经营罪,24日于北京市二中院受审,她当庭认罪。据报道,丁书苗在得知自己被调查后,曾捐款3亿多元,想通过慈善把“大事化小”,免于刑责。

据了解,丁书苗被抓之前,曾是“扶贫名人”。她曾为贫困县捐资修路、为支援灾区“慷慨解囊”、投资兴建希望小学等。正因如此,在公共视野中,她长期以“慈善家”形象示人,2009年她还获评“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被刻成雕塑,全国巡展;2010年还登上福布斯中国慈善榜。

因“热衷”慈善,丁书苗饮誉遐迩。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她乐善好施,究其意图,未必在扶贫济弱,而在于脱罪。在侦查阶段她曾供述:“我想通过慈善提高社会影响力,让国家领导知道,让我自己免于刑事责任”。原国务院扶贫办官员范增玉也称:“丁急于扩大知名度,想借此认识国家领导人。”

在被调查之际,预感到会“东窗事发”,所以拿慈善搭桥,意欲结识“高层领导”,寻求新的庇护。可见,在丁书苗那里,慈善不过是块敲门砖,是晋身的阶梯,是和领导说上话的一个由头。而她的意图恐怕还是,能够由此和“高层领导”深发展,然后,让权力为她所用,给她提供安全的保障。

丁书苗之所以想到“做慈善,交贵人”,一是因为这条路上早有先行者。当年上海社保案中的商人张荣坤即为典型,他通过大手笔慈善捐赠,与陈良宇和时任上海社保局局长祝均一等官员攀上关系,最终在上海社保案中被爆出非法获得32亿资金。张荣坤最终下场,既说明了通过慈善攀附贵人可得巨大利益,又说明这种非法利益在法律面前的脆弱。可叹丁书苗只看到了权和利,没看到法。

再者,遇事求高官也是丁书苗一贯的发家之道。这两天人们“集体学习”了她“洗内裤”起家、结识刘志军等原铁道部高官的“秘笈”。当时她发觉危险后,选择慈善这条“终南捷径”向更高权力伸出手,完全符合她的处事逻辑。成也交结权贵,败也交结权贵,丁书苗终于在“以权搏法”的一厢情愿中输个精光。

对丁书苗案而言,想借慈善结识“领导”,换取“刑责豁免权”,是打错了算盘。法律震慑力,就该在“违法必究”、“罚当其罪”中得以重申,也可打消违法者借慈善牵线,找权力做靠山的侥幸心理。

□佘宗明(媒体人)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丁书苗,高层领导,领导,慈善捐赠,秘笈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农民工子女的城市梦:让小伙伴们都有个阔气家

王毅在美国的讲话可供台湾换位思考一下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甘肃省委书记反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等反动思潮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