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陆文江:“审判月”过后愿贪腐刑案更透明

2013年09月29日02:09|来源:京华时报|字号:

  即将过去的9月,“案件”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从薄熙来到雷政富,从杨达才到龚爱爱,从王书金到李某某,多起热点案件扎堆进入庭审或宣判阶段。“审判月”,成了一些媒体对这个月的总结。

  大案要案、焦点案件在一个月内密集进入公众视野,近年来罕见。在审判过程中,不少案件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成为法治生活中的亮点。对庭审进行文字和图片直播,让公众一睹案情细节,借助微博等公共平台展开讨论,这种走向透明化的司法实践令人印象深刻。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热点案件审理公开,一方面带来了司法体系自身的完善。摈弃“神秘主义”,保障当事人和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保证审理和判决的公正,进而树立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另一方面,案件的公开也是一堂普法课。嫌疑人到底触犯了哪些法条,哪些是可以“从重”或“从轻”处罚的情节,什么是“自首”“立功”表现,法院对控辩双方意见的采纳状况,诸如这些专业性内容开始为人们所了解和理解。以案解法,抽象的法条也可以生动地传达。

  在看得见的进步之外,不乏遗憾和需要改进之处。比如,有些案件虽然依法在公开度上有所限制,但必要的信息披露,要么不够充分,要么姗姗来迟,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猜疑滋生,加重公众对案件公正审理的担忧。又比如,一些案件仍存疑问,需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表哥”的表、“房姐”的房,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法律上又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尚无明确的答案。

  正如法学专家指出的,任何案件的发生,都是人类生活的反映。这些集中在一起的不同案件,反映了转型期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复杂性,从个体违法作恶的案例中,可以窥见更为深层的社会症结。

  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问题样本。丁书苗案所暴露的官商勾肩搭背、权钱交易、结成利益同盟等问题,说明监督和制约权力、用制度压缩腐败空间,还需更加给力。摔童案,隐藏着社会中的暴戾之气,反映了社会心态和社会交往中的一些负能量,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一种社会“心病”,需要包括法治在内的文明力量一起疗治。而处于舆论漩涡之中的李某某案,则是名人教育弊端的一次剧烈爆发,提出了在物质丰裕、生活优越背景下,从家长到学校如何“立德树人”的重要课题。

  随着法槌一次次落下,一个个案件尘埃落定,舆论的聚焦点也将渐渐移向别处,但案件的落幕,并不意味着反思和改进的终结。无论是司法公开的进程,还是破解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都需要再接再厉。

  本报特约评论员陆文江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案件,教育弊端,刑案,自首,神秘主义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网友热转"看人脸懂名画":普京脸就是范艾克

台湾购买P-3C 或为美日当反潜大陆“哨兵”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温州拟对大额民间借贷强制备案年息上限淡出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