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18日08:49|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美国《纽约时报》10月17日文章 在北京住久了,你就学会了预知谁要吐痰。当他逐步靠近,(嗓子)爆裂声也渐强,让你疑惑是不是谁要抢地盘?最后是极好的一声“砰”以及一团乳白色的东西像小型飞盘似的,或落在你脚边的人行道上,或像我朋友站在新疆一列火车窗外的遭遇——糊在了眼睛上。
等等!为啥要写随地吐痰?把这种曾在西方也稀松平常的个人习惯拿到桌面上来,是不是不太礼貌甚至有点反华?“这当然是个事儿,是国际关系的大事儿”,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社会学教授罗斯·孔伯如是说。因为吐痰是中国游客在海外不受欢迎的一大原因。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要旅游。吐痰、插队和乱丢废物让外国人觉得中国游客举止粗鲁。
孙中山曾批评很多中国人吐痰、放屁、用长指甲挖鼻孔、不刷牙等恶习,外国人遇见便以为很野蛮。
孔伯说,在西方,人们通常用“恶心”来形容吐痰,几代人都被告知吐痰会传播肺结核等疾病。“你随地吐痰,就是在伤害别人。”孔伯认为吐痰的医学风险被夸大了,“那么这就成了礼仪问题,时尚问题,政治问题,一个精英们能否影响他人的能力问题。”孔伯观察后发现:在中国,吐痰行为更显而易见。
理想情况是人们都进行“有社会责任的吐痰”,就是吐到排水沟里,而不是马路上或眼睛上。孔伯称,“我个人的意见是,既然吐痰已深深印刻在他们的文化中,为什么一定要改?一个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应该有能力这样说,‘不,我们就这样,你们要理解’”。不过,孙中山或许不会同意他这种说法。(作者狄雨霏,段小莺译)
原题:中国、吐痰和环球旅游
(责编:牛宁)
游客 美媒 随地吐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