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21日07:15|来源:求是理论网|字号:
“墙”的解释为:“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不良作风像一座“无形的墙”横亘在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此无形之“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墙”的存在就会导致党群之间存在“最后一米”的距离,就不能真正走“进”群众。
“近”、“进”两字读音相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却不同:“近”意为:“距离短、接近”,“进”意为:“从外面到里面”。走近群众与走进群众,词义虽近但内涵迥异。走近群众是走到群众身边与群众近距离接触,近距离毕竟还有距离,有距离就会有隔阂,就不能准确了解实情民意,走近的程度折射出群众观点的认识深度、群众路线的践行力度、干部群众的感情温度。走进群众是走到群众中间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真正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走进群众彰显的是过硬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方法、求真的工作态度。“走近”与“走进”是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墙”不拆,群众的意见就听不清、群众的问题就看不准,群众就会有意见、有想法、有情绪,失去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怎样才能“穿透”无形之“墙”走“进”群众呢?笔者认为:一要解决好认识问题,二要处理好感情问题。
在思想上,要将认识的“总开关”再紧一紧。一方面,通过想明白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而自觉树立好群众观点。党的力量在群众、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英雄,不仅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另一方面,通过弄清楚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而主动践行好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阐述的是群众的观点,说的是世界观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方法论的问题。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又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生命线和传家宝,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在感情处理上,要对群众真有情、有真情、有深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彼此间感情也是相互的,干部对待群众有感情,群众对待干部才会有感情,干部对待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待干部的感情才会有多深。要走进群众,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家人”就要多讲些血缘,干部源自群众、植于百姓,干群形如血肉、情似鱼水,两者存在犹如种子与土壤般的天然联系,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问题,才会自觉地把群众当自家人,才会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家事”就要多讲些担当,一要增强担当的意识,要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要同享阳光更要共担风雨,遇到家里难念的经不推不躲更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二要提升担当的能力,既要从书本中多汲取看家的本领,更要在管家的过程中历练出持家的本事;三要落实担当的责任,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聚焦到工作落实上来,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当前,各种“无形之墙”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就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只有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才能真正拆除无形之“墙”,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良作风“无形之墙”怎么拆?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墙”在哪,二要谁来拆,三是如何拆。
一者,拆无形之“墙”,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墙”在哪里,解决“拆什么”的问题。当前,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不良作风集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脱离现实状况,不具有真实性、不切合实际,只做表面工夫,不注重真实的内容;二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三是主张人生目的在于追求快乐,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生活享受的享乐主义;四是衣求奢、住求绰、车求阔,铺张浪费、习以为常,灯红酒绿、见怪不怪的奢靡之风。
二者,党和人民的“无形之墙”存在于干部和群众之间,拆墙就需要墙两边的力量一起用力、共同发力、形成合力。一方面,对干部而言,一要拆心墙,干部源于群众、根于百姓,“官”念要淡些、民味要重些,思想认识上不要把自己当做旧时的“官老爷”高高在上,二要拆围墙,要走近群众更要走近群众,要多和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反对“键对键”的隔空喊话;另一方面,要注重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开门办公,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实现能够监督;注重深入教育群众,保证群众的参与权,实现便于监督;注重充分调动群众,保证群众监督权,实现愿意监督;注重高度重视群众,保证群众检举权,实现有效监督。
三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拆墙也需要工具才能拆得准、拆得快、拆得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拆墙之器。用好这个武器,要克服三种错误认识倾向:一是“怕”,自我批评怕出丑、怕出洋相、拍丢掉威信,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二是“浅”,自我批评应敢于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避免遮遮掩掩、含含糊糊,相互批评应聚焦现象、直奔主题、入目三分。三是“慢”,对存在的问题,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要真批评、真治病,小有小改、大有大改、即知即改、改就改好,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委组织部)
(责编:牛宁)
党群,党的思想路线,墙,进,家事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