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汤嘉琛:舆论场真有“理中客”?

2013年10月29日16:28|来源:新民晚报|字号:

  人们就事或某人的看法分化成若干个阵营,是公共讨论的一种常态。无论是改革、开放等宏观议题,还是“韩寒的身高到底有没有一米七”之类的口水仗,都能让持不同意见的人吵得面红耳赤。不过,想必很多人也都已经注意到,几乎在每一场争论中,都会出现一些比较特别的论者——他们热衷于表达与流行意见相异的观点,他们自诩“理性、中立、客观”,他们被网友称为“理中客”。

  拆开来看,“理性”“中立”“客观”全都是褒义词,它们也是多数人在公共意见表达中颇为稀缺的品质。但当这三个词组合成为“理中客”这个网络标签,则或多或少带有几分贬损的意味——如果有人用“理中客”来评价你的观点,往往意味着对方认为你的观点仅仅“看似理性”“看似中立”“看似客观”。

  单从话语和逻辑习惯来说,“理中客”们的发言,常常带有“你们看到的都是表象而我谈的才是本质”的智力优越感,他们总认为自己掌握了健全的价值观;他们自诩在立场、阵营上保持中立,强调除了事实没有其他因素能左右他们的观点;他们善于使用真实、正义等抽象词语,以显示自己话题选择标准的公正。但是,“理中客”也是常人,他们的任何判断都不可避免会体现自己的价值预设、价值偏好。

  不同的人对“理性”和“客观”的理解,原本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至于“中立”,如果一个人真想在某个议题上保持中立,最佳的选择其实是做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而不是成为论战参与者。人们将有限的时间、精力、话语资源分配给哪些话题,本身就是基于价值判断而做出的一种选择。此前的诸多案例也都在证明: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名副其实的“理中客”极为稀缺。

  一个人在公共讨论中呼吁回归“技术讨论”,并不保证他的出发点足够客观公正,选择性失明以及放大一些次要细节,真正目的可能是转移舆论重心。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如今很多公共讨论中冒出的“理中客”,看似理、中、客的言论,实际上带有刻意扭转舆论风向、搅混水污染舆论的企图,终极目的在于加剧舆论阵营分化,诱使一些人放弃原先的立场。当然,有些“理中客”,则明显带有向权力谄媚、主动为权势辩护的“乡愿”气质。

  “理中客”这个看上去很正派的词,如今已成为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负面标签,即便如此,尽量在公共讨论中秉持理性、中立、客观的原则,让观点表达少受利益、立场、权势的干涉,依然应该成为社会的基本共识。毕竟,即便能做到“理中客”这三个字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对于消弭社会分歧、增进社会共识而言,也都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原标题:舆论场真有“理中客”?)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理中客,舆论,乡愿,客观,主观

精彩图集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河北女村官称遭官员性骚扰 出示微信记录为证

娱乐炫图>

点击排行>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中国人在韩国免税店消费额首超韩国人

南航贵州“招乘” 90后帅哥美女应聘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