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12日09:06|来源:海外网|字号:
日前,有网站公布了2012年央企职工工资报告,央企平均工资是城镇私营单位职工的3.8倍。统计口径是否相同、平均工资是否有可比性等众多争议发酵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行业收入差距大的事实。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下,专家建议对“收入蛋糕”动刀,应既考虑“央企好工资”,更顾全民“钱袋子”。结论是否准确无误,有待进行精密计算;平均工资是否有可比性,也是见仁见智。但是,关于央企工资高的争议已经不是第一次。
不可否认,央企与私企职工收入3.8倍的收入差,有些人是“被平均”了,有些央企员工甚至抱怨说,所谓的“偏高”那是指管理层。尽管计算口径不同,但央企的平均工资高于其他企业却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央企的“高工资”,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羡慕嫉妒恨”。人们为何对央企“仇恨有加”?说白了,根本的不在于央企的管理多么高超,而是凭借着垄断优势、资源优势,不断“与民争利”的结果。比如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等垄断行业,他们的垄断地位无人能撼动,所享有的资源优势别人无法染指,在价格上更是“说涨就涨”,完全不顾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诉求,这就难免遭人“羡慕嫉妒恨”了。
去年11月21日笔者曾经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了一篇“资源红利理应全民共享”的文章,针对央企的巨额利润,记者提出了“全民分红”而不能为央企独享的主张。今天面对央企与私企的3.8倍的“收入差”,笔者仍要“旧话重提”,因为这关涉社会公平问题。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将严格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可现实语境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经酝酿了许多年,多年以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据悉,阻力主要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
如果央企像民企那样在市场竞争中完全靠自身实力进行竞争,他们发再多的工资人们也无可非议,毕竟那是人家真抓实干出来的,而央企的高工资完全是一种垄断使然。“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垄断地位,市场价格是多少完全掌控在他们手里,有些价格比国外高出了一大截子,人家的国民平均收入是多少,我们是多少?显然,这是对公民资财的一种掠夺。
不仅如此,央企的隐性收入更是遭人“羡慕嫉妒恨”,比如一些央企招聘时“潜规则”、“萝卜坑”、“批条子”,这种不公平的“人情”现象让网民愤愤不平。有网民就称,央企招聘正式员工有不少是内部子弟,同岗不同酬,高工资高福利在系统内部循环。再比如2013年5月,审计署就曾通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山东有限公司就虚列支出套取资金1400余万元用于招待费及职工福利。2009年至2011年,中移动集团总部、中国移动研究院在福利费中为职工购买不记名多用途健身卡2400余万元,实际可用于健身、餐饮、购物等活动。动辄几千万元的隐形福利,实乃其他单位望其项背。央企作为国有企业,他们如此大把地花钱,我们的监管部门干啥去了?
颇值得人们玩味的是,一方面某些央企频频“哭穷”,甚至“连年亏损”,另一方面,工资高高的,福利大大的,试问,这样的社会不公谁人能承受得了?当前最要紧的就是限制央企过高的工资,适当地照顾低收入群体,不能让这种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拉越大,否则,到时候不但是“羡慕嫉妒恨”的问题,而是影响到社会安定的大问题了,对此必须予以正视。
(责编:牛宁)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