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8日06:38|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安倍想通过塑造“中国假想敌”寻求“国际共识”,为日本改变战后国际秩序铺路,所需付出的国际成本,恐是他本人和日本所难以负担的。 |
12月12日,日本自民党安全保障相关人员会议审议通过《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中期防)、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
三大防卫政策中,自2014年开始的5年防卫预算总额从23.5万亿日元增至24.9亿日元,这是日本十多年来首次增加防卫预算;新防卫大纲的基本理念被确定为“建设综合机动防卫力”,而自1995年以来就沿用的“建设有节度的防卫力”表述被放弃;在“中期防”中,还具体提及将在未来5年内补充、引进的武器装备品种、数量。
一些媒体和评论家指出,日本三大防卫政策中,许多内容涉及中国且较此前更不加掩饰,其出台的目的明显针对中国,更有人将这三大防卫政策称之为“指向中国的安倍三箭”。
这恐怕仅仅是表象,或换言之,是安倍内阁试图给外界造成的印象。
正如安倍本人多次且一贯表示的,其在政治和防卫领域的真正目标,是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而安倍对“正常国家”的定义,较以往提出类似目标的日本首相更为直截了当,即在政治上做“亚洲领导者”,重修解除日本发动战争权力的和平宪法,摆脱二战失败国家阴影,在军事上建立正常化的“国防军”,不仅承担本国防务,而且要担负“保卫盟国”职责和“国际维和义务”。
安倍并非不明白,日本当前的国家定位,是二战结束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轻易可以撼动,因此必须为此寻找足够有说服力的“现实威胁”,才能自圆其说。而最理想的“现实威胁”,莫过于中国这个近在肘腋、历史上又曾被日本战胜过的新兴大国。既往历史的积淀、对后来居上者的恐惧和嫉妒,都可以成为营造国内“小气候”的催化剂,而所谓“共同戒备心理”,在日本决策者看来,又足以成为其在国际上争取支持和同情的一大法宝。
由此可见,所谓“安倍三箭”,其真正目标,乃是二战后日本政治、军事上受和平宪法和战后国际秩序约束的现实地位,而中国不过是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精心选择的口实罢了。
尽管这一构想煞费苦心,但成本之巨,也是惊人的。
首先,三大防卫政策提出的军备增加计划,意味着一大笔开支,而日本自卫队武备先进程度本就名列世界前茅,如今的做法,对正处于经济复苏爬坡初期的日本而言,不啻于“损不足以补有余”,能否赢得国内广泛认同不得而知,倘若和福利改革、消费税上调等挂钩,更容易遭致民怨沸腾。
其次,和平宪法在战后日本社会已深入人心,和平、非战是日本民间普遍认同的理念,日前安倍强推《特定秘密保护法》在国会通过,导致JNN民调中安倍内阁支持率大幅下滑。个中原因,主要因为该法让不少日本国民联想到旧日本时期的军国统治。安倍通过所谓“三箭”,树立假想敌强塑“正常国家”,在国内也将面临巨大的政治成本代价。
第三,日本战后的国际地位和军事状态,是其为二战侵略历史所付出的代价,东亚、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对日本进一步武装化普遍持谨慎和警惕态度;而日本最重要的盟友美国,由于当前国力不足,对日本在维持现有国际秩序(即承认美国主导权)的前提下承担更多义务,自然乐见其成,但绝不希望日本成为“亚洲领导者”。
美国也好,东亚、东南亚其它国家也罢,和中国都是既有矛盾,也有广泛共同利益,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它们当然各有想法,但并不会站在日本立场上接受日本的自我定位。安倍想通过塑造“中国假想敌”寻求“国际共识”,为日本改变战后国际秩序铺路,所需付出的国际成本,恐是他本人和日本所难以负担的。
(陶短房,旅加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海外网原创
相关阅读
(责编:宋胜男、邹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