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喻中:司法要在舆论面前保持定力

2013年11月22日07:20|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最高人民法院昨天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这份文件强调,为防范冤假错案,必须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文件还明确规定,“不能因为舆论炒作、当事人上访闹访和地方‘维稳’等压力,作出违反法律的裁判”。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人民法院在依法独立审判的改革方向上正在一步步往前走。

依法独立审判有多个方面的指向。譬如,司法机关要独立于地方,不能受制于地方的“维稳”压力。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司法机关还要独立于舆论,要在舆论面前保持足够的定力。在此之前,司法机关一直强调对舆论的尊重,一直习惯于把舆论当作大写的民意。然而,舆论并不能等同于民意,司法机关需要面对的舆论并不是一个显而易见、质地均匀、固定不变的事物。相反,舆论是分裂的,流动的,甚至是破碎的。

从“舆论”的范围大小来看,在多数案件中,司法机关需要面对的“舆论”其实只限于案件的当事人、参与人,以及他们所牵连的利害关系人。全国法院系统每天处理的成千上万的案件中,大部分案件,甚至是绝大部分案件,其实都只有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才会在意、关心。社会公众并不关心法院里每天进进出出的当事人。当事人的焦虑、利害、得失,通常不会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这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司法机关需要面对的舆论,其实就是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看法。不过,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多,但对于法官来说,却不得不认真对待。因为倘若一方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不满意,他(她)就会提起上诉、申诉;如果很不满意,他(她)甚至还会没完没了地“上访闹访”。然而,司法判决却很难同时让相互冲突的双方都很满意。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范围很小的舆论,也是分裂的、破碎的。

司法机关看重这种“小范围的舆论”,除了担心“上访闹访”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根源:“小范围的舆论”有可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进而演化成为具有轰动效应的舆论炒作。然而,这种轰动性舆论炒作的产生,本质上是各类媒体传播扩散的结果。而媒体在传播某个案件或某个事件的时候,是有选择性的。一个平淡无奇的常规性案件,通常不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只有那些具有某种新奇性的案件或事件,才可能经过媒体之手而广为人知,当这些案件或事件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之后,才能催生轰动性的舆论炒作。

然而,新奇的案件或事件,必然会引发相异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舆论主张。因此,较之于“小范围的舆论”,轰动性的舆论必然会呈现出更加破碎的图景。

在越来越碎片化的舆论格局面前,司法机关有义务对五花八门的舆论主张进行独立的判断,既要成为舆论的甄别者、审视者,也要成为舆论的塑造者、引领者。▲(作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邹雅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舆论,,维稳,司法,冤假错案

热图>

最新热点>

惊!上海动物园饲养员被华南虎咬死(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地铁女乘客被摸胸10分钟 丝毫没有察觉(组图)

丈母娘不愿保持不正当关系 充电器线勒死女婿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