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05日09:07|来源:环球网|字号:
今年6月中俄媒体报道称,两国已就购买苏-35多用途歼击机问题基本达成一致,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官方人士的确认。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媒体,整整一年来都在披露有时完全互相矛盾的消息。比如,俄方消息人士曾经声称苏-35交易已经达成,但是随即遭到中国国防部的断然否认。不过,今年1月两国还是为这些飞机的供应创造了前提条件,双方就俄售华苏-35事宜达成了原则性一致。现在剩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到底购买多少架苏-35。中国媒体今年夏天报道称,中方代表团访俄对苏-35进行了考察,中方将开始大量采购这种先进战机。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计划引进的飞机数量将会超过媒体一年前披露的48架的规模,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能够确认相关谈判还将继续进行,那么就能表明中国军方购买苏-35歼击机的强烈愿望。
直至今日中国航空兵在许多方面仍旧依赖俄罗斯,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自主研制的隐形歼击轰炸机和直升机项目上。完善中国航空兵的战斗潜力成为广泛传播的话题,每月都有相关项目的新报道。在这些航空研制项目框架内,中国军工生产和设计能力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仍有“瓶颈”,特别是经常报道的发动机问题。
中国继续仿制和借鉴俄罗斯发动机技术,因为中方非常希望能够独立自主研制国产先进发动机。实际上,购买苏-35并不代表中国军事领导层优先战略方向的变化,只是指出了中国今天作为俄武器成品最大购买国和仿制生产国的相当尴尬的现状。虽然自力更生对中国来说永远都非常重要,但是迅速引进最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战略需求现在终究占据上风。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情报,中国早在1991年就已开始采购苏-27歼击机。
出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俄罗斯对自己的主要出口产品苏-27战机在中国以歼-11为名仿制生产较为不满。俄媒体此前报道称,俄方决定不向中国出售苏-35,担心日后同样会遭到仿制,并被中国推向国际市场,对外出口供应,从而削弱俄战机出口地位,打击对俄来说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现在,俄罗斯似乎正在对中国仿制的担忧和希望销售武器的愿望之间努力寻找平衡。
![]() | ![]() |
(责编:宋胜男)
苏35 歼10 地面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