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美国专家: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景很乐观

2013年12月06日07:27|来源:海外网|字号:

耶鲁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贺诗礼接受中评社记者的采访(中评社 郭至君摄)

海外网12月6日电 中评社香港12月6日报道 探讨信息公开和治理的“中美关系、信息公开与治理”研讨会昨日在香港举行,与会的中外专家各抒己见,不仅点出全球信息公开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还肯定中国今年在信息公开领域的相关做法,更有专家直言对中国在信息公开和政府管制的未来抱有十分的信心。

耶鲁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贺诗礼则在演讲中表示,政府在信息公开过程中,不仅仅要提供信息,更应该向民众说明它做一个决策的动机是什么,要对民众“说明理由”。

贺诗礼认为,政府向民众提供信息的同时说明理由,有利于拉近官民关系和廉政建设,更能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即使有人的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但有这样的过程可以让民众知道,他们的意见得到了政府的考虑和尊重。”

贺诗礼对中评社记者表示,“中国政府应该多主动向外界提供信息,并与外界多交流、多说明他们的政策到底是怎样的,因为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是一个‘黑箱(Blackbox)’,信息很难知道,不过仍然需要有一定的平衡,因为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一些信息还是需要保护,但可以公开得信息有很多,比如军事上到底花了多少钱、具体花在了哪里,以及中国政府未来有哪些计划。”

不过,“信息公开”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财政、军费等方面,中国各界都面临很大的困难。贺诗礼回应说,“这一点在实际上的确很难做到,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信息。但是,政府不应该马上说‘不’,而是应该花点时间评估一下哪些信息可以公开。”

不过即使政府公开信息,其信息的可信度仍涉及另一个问题,而在中美关系上,这便具体体现为两国间在长远意图方面的“战略不信任”。

贺诗礼对中评社记者说,取得双边的信任需要过程和时间,因为原来中国政府向外提供的信息有限,所以外界对中国依然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和不信任。“中国也需要逐步提供更多信息,参与更多双边会谈,而不要以‘不信任’为出发点。”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信息公开 中国政府 公开信息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