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06日08:11|来源:环球网|字号:
直至今日中国航空兵在许多方面仍旧依赖俄罗斯,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自主研制的隐形歼击轰炸机和直升机项目上。完善中国航空兵的战斗潜力成为广泛传播的话题,每月都有相关项目的新报道。在这些航空研制项目框架内,中国军工生产和设计能力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仍有“瓶颈”,特别是经常报道的发动机问题。
中国继续仿制和借鉴俄罗斯发动机技术,因为中方非常希望能够独立自主研制国产先进发动机。实际上,购买苏-35并不代表中国军事领导层优先战略方向的变化,只是指出了中国今天作为俄武器成品最大购买国和仿制生产国的相当尴尬的现状。虽然自力更生对中国来说永远都非常重要,但是迅速引进最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战略需求现在终究占据上风。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情报,中国早在1991年就已开始采购苏-27歼击机。
出于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俄罗斯对自己的主要出口产品苏-27战机在中国以歼-11为名仿制生产较为不满。俄媒体此前报道称,俄方决定不向中国出售苏-35,担心日后同样会遭到仿制,并被中国推向国际市场,对外出口供应,从而削弱俄战机出口地位,打击对俄来说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现在,俄罗斯似乎正在对中国仿制的担忧和希望销售武器的愿望之间努力寻找平衡。
对于中国采购苏-35的问题,可以通过透视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从中国战略需求的角度加以分析。比如最近的领土争端,与邻国的摩擦,能让人清楚理解中国为什么渴望购买苏-35战机。简单地说,苏-35虽然不具备隐身性能,却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歼击机。在西方,隐身性能是现代化飞机结构的主流特点,但是对于满足中国需求来说,其他因素更为重要。而且令人更加意外的是,像空战优势这种指标,并不是苏-35最为关键的商业优势。
(责编:张婷)
歼10,南海,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