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王石川:住人的井底不需要记者?

2013年12月09日07:28|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井底住人”的新闻或许几天后就会消散,但“揭开井盖”所暴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值得有关部门长久深思。

因收入不高,为省房租,来自河北滦平的53岁洗车工王秀清,常年居住在北京丽都地区的热力井井底。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有工人将井口用水泥封死,致使王秀清无“家”可归。无奈之下,王秀清在附近找了一个废弃的停车收费岗亭栖身,而这间岗亭也很快被拆除了。

井口被封,王秀清等“井族”无处可宿,有媒体人幽然叹息,“龙应台曾嘱咐留学在外的儿子:‘别总去沃尔玛,也给路边摊留点儿生意……’今天我知道,有些角落不需要记者。”这一洋溢着人文关怀的见解感染了众多网友:生活需要真相,更需要悲悯;若有悲悯,就知生活中有些角落不需要曝光。似乎不难找到案例支撑这一观点:报道群租,群租被整治;报道“蚁族”聚集的唐家岭,唐家岭被改造……

于是,网友由对王秀清等人的同情转向对记者的痛恨,轻则指责记者帮倒忙,重则斥责记者助纣为虐,还有人追问,媒体到底是该奉行新闻理想至上还是奉行现实主义至上?一时间,报道此事的记者仿佛成了“不义”的代名词,成了“寡情”的符号,潜台词是:正因为记者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我们的现实才这么肮脏与触目惊心。

这是一种激情却可悲的误读,记者报道本无错,错的是权力的粗暴与冷漠。我相信报道此事的记者绝非冷漠之辈,相反,正是因为怀有正义感和慈悲心才会关注此事,并期望通过报道,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援助。而此后的封井,并不在其掌握之中。有作家认为,新闻就像种庄稼,它不能颗粒无收,媒体的一个使命是推进社会进程,哪怕是厘米推进。记者的出发点即在于此。

“不能因为权力的不作为、乱作为,而去指责关注弱势群体的媒体。阴暗面只有被揭出来,才有可能照进阳光。”诚哉斯言!我们不能因为封井而抱怨记者,与其谴责记者,不如谴责仓促封井的有关部门;声援王秀清,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帮助他,并关心这个脆弱而卑微的弱势群体。试想,如果没有媒体报道,谁知道还有那么多人无奈地居住在井底?与“蚁族”一样,“井族”也是弱势群体,他们艰难地行走在陌生城市,为了生活辛苦打拼。以王秀清为例,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他没有躲闪,也没有投降,而是顽强地反抗,他热爱生命,热爱家庭,这是一个朴素的男人,忍辱负重的父亲。这样的人,理应获得尊严,并受到世人的尊重。从这样的故事中,我们读到的也不仅是生活的凄凉、社会的伤痕,还有一种只要有一线阳光就不放弃的坚韧和信念。

其实,那些封井的部门似乎也有无奈,热力井井底安全隐患较大,如果不封井,这些“井族”万一有个好歹,谁来承担后果?事情的症结在于,这个庞大的城市如何秉承人文精神?如何让弱势群体留存尊严?井,不能一封了之,在封井之前,应给王秀清们以容身之所;在封井之后,应向他们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新闻的热度或许几天后就会消散,但“揭开井盖”所暴露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值得有关部门长久深思。

适值寒冬,别让王秀清们无立足之地,别让他们的尊严继续蜷缩,也别让他们孤独无援。一个城市的伟大,不在于建筑物的高大,而在于它的包容、宽厚和温度。

(王石川,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解读】

汪忧草:“井底人”身上写满了全社会的歉意

陆文江:谁为“井底人”的尊严兜底

凌国华:“井下蜗居”不该是城市流浪者的宿命

新京报:关注“井底群体”,是为了改变

(责编:张婷、邹雅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井底,住人,记者,救助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