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揭秘: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期间为何放弃延安?【6】

2013年12月09日13:22|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字号:

  审时度势的战略调整

  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变,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的。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已经做出的战略部署可能不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审时度势,及时进行战略部署的调整。

  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人民缔造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程中,根据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政治力量及国际格局的变化,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一系列外交战略思想。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到“反帝、反修”的外交战略,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和“一大片”的外交战略,这些纵横捭阖的外交战略构想,是毛泽东审时度势,捕捉时机,当机立断,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是毛泽东战略思维的结晶。

  国际形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势力受到了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力量显著增长。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两大强国,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力量。面对这样的国际格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如何着手建立外交关系,能否在对抗的两大阵营面前不作倾向性的选择?

  毛泽东清醒地看到,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早已被中国人民所抛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制度上的倾向性,决定了新中国外交战略上必然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此外,当时美苏处于对峙的态势,任何国家要想从其中的一方获得强有力的国际援助,就必须有明朗的外交态度,想采取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显然行不通。只有明朗的外交态度,才有可能赢得强有力的国际援助。

  除了以上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毛泽东还知道,以中国和美苏关系的实际情况而言,中国也只能倒向苏联。中国共产党曾一度真诚希望各抗日盟国尤其是美国能帮助中国避免内战,促进战后中国的和平民主建设,然而,这种愿望很快被美国采取的扶蒋反共政策所打消。1949年春夏,中国共产党又一度怀着希望同美国外交官进行短暂接触,但最后无果而终。由于美国长期顽固地坚持错误的对华政策,把中国推向与美国对抗的地位,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以上因素的综合,促使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的“一边倒”的国际战略。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毛泽东选集 1927年 1970年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