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9日09:45|来源:北京晨报|字号:
结构不合理:高峰期通勤乘客仅6成
2007年,轨道交通推出低票价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利用方便、准时、快捷、出行成本低等优势,引导市民放弃小汽车出行,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然而,由于高峰时段客流构成不合理,吸引了大量短距离、生活类人群出行,轨道交通已经转变为与地面公交争夺客流的交通方式。
马伯夷介绍说,通过对乘客出行目的的调查发现,高峰时段的通勤出行比例为61.7%。另据测算,北京地铁乘客一次出行乘坐距离6至14公里的比例约为35.9%,公共交通使用结构不合理。
马伯夷坦言,希望通过价格杠杆,让出行距离在10公里以下的乘客转乘地面公交。“前提是,我们能够尽快把地面公交的秩序,包括公交线路、线网、公交专用道进一步完善。使乘客乐意选择地面公交而达到合理分流。”
安全风险大:高峰期车厢满载率超半
此次调价,希望能用价格杠杆,把北京地铁从每平方米“挤着10人”降至5人。市交通委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常说的地铁“满载”,换一个通俗的说法,即每平方米站6个人。而据统计,本市地铁工作日日均客流突破1000万人次,最大客流达到1106万人次,个别线路高峰时间满载率144%,也就是差不多每平方米接近10个人。此次市政府下发的《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中,调整地铁票价的另一个理由是“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而今年8月7日,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其中规定,北京地铁车厢内每平方米最多站5个人。
![]() | ![]() |
(责编:张婷)
北京地铁 公交 公交专用道 地面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