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张涨:院士回归学术需打破行政、利益藩篱

2014-06-11 09:19:00|来源:广州日报|字号:

摘要:期待院士制度改革形成连锁反应,大到高校体制改革、科技资金分配,小到教授评级、论文发表都应向着回归学术本位的目标前行。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院士制度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据透露,2015年将开始实施新的院士增选政策。

改革院士制度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决定》中早有谋划,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重提这一观点,充分说明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明年将实施新的院士增选政策,也呼应了社会各界对于改革的期待。从技术层面来看,改革无非应从选拔、当选、退出三个突破口入手。

从选拔环节来看,目前院士候选人主要从现有院士推荐、单位或学会提名等几种渠道中产生。其中来自部门、地方政府的推荐,往往以利益集团诉求裹挟参选人,行政权力成了院士选拔的强大助推力。比如原铁道部总工程师张曙光参选中科院院士,被举报学术著作造假之时,铁道部自查后仍做出了肯定其真实性的结论。而在近年来的院士候选人中,政府官员、央企高管亲自上阵渐成规模。院士头衔之所以备受青睐,除了能为本系统、本单位带来荣誉之外,还因为选上院士后可能带来的利益回馈。要改革选拔制度,首先应严格限制甚至取消部门推荐提名这一渠道,加大院士推荐、学会推荐的比重。

而在成功当选院士之后,院士的行为规范和享受待遇也应得到明确、细致的规范。名义上看,院士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但它带来的利益却是“真金白银”的。院士待遇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各地在引进时大多比照所谓“副省级待遇”开出丰厚条件,包含住房、配车、医疗等方面。院士头衔含金量可见一斑,而在申请项目经费甚至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中,院士这块金字招牌也有相当优势。院士能否接受政府或企业的馈赠或资助?大量兼职行为该如何规范?这些问题都应在改革中逐步厘定。

最让公众关注的,可能还是院士的退休机制。有媒体报道,至今我国仅有一位院士在个人强烈坚持下完成退休。退休环节上怪象频出,既有院士自己想退,其所在单位却不同意其退休的;也有院士遭劝退却顶着舆论压力一直不退的。实际上,没有任何文件规定院士不能退休,但无论是不得退休还是不想退休的,往往都囿于院士身份背后的利益团体形成阻滞。院士退休要建章立制,首先应尊重院士个人意愿,其次也应该有督查制度,对一些不符合院士行为规范的可强制退出,有进有出方可成为一潭活水。

纵观社会上对于院士制度改革的讨论,打破院士终身制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仿佛终身制一取消,院士制度便能重新焕发活力。在笔者看来,院士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倒不在于搞不搞终身制,而是如何在选拔、当选、退休三个关口都剥离利益集团和行政权力带来的影响,擦亮院士称号的学术成色。当然,去利益化不是要求院士不食人间烟火,以其研究成果获利反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排除行政权力的干扰也不是说官员不能做科学研究,只是在构建院士制度本身时,更应该强调学术为唯一导向。

院士制度改革已箭在弦上,其意义不限于院士制度自身。处在“金字塔尖”的院士制度出现种种弊端,也在“金字塔基”的其他科技创新领域有所显现。院士制度改革与经济利益、行政权力划清界限,也应期待其形成连锁反应,大到高校体制改革、科技资金分配,小到教授评级、论文发表都应向着回归学术本位的目标改革前行。唯愿院士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打破利益、行政藩篱,激发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张涨)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院士制度,院士增选,院士候选人,院士大会,学术导向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揭秘!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全国最美“校花”扫描第二期--青岛篇 (高清)

揭秘!被“踢出”豪门的女星 豪门弃妇现状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