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中原创投成渝书画赣鄱旅游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2014-07-30 06:49: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未来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 |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及其多重因素影响,世界能源资源格局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中国必须以“一带一路”战略为重点支撑,前瞻性战略思维谋划,这不仅是中国利用全球资源创造的新优势,也推动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核心内容之一。
建立中国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把稀缺资源纳入国家战略,特别是上世纪发生的三次石油危机有利地推动了各国竞相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矿产战略储备制度。
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大国,战略资源储备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中国制定了石油储备计划,但其他重要资源储备尚未引起重视,形势十分紧迫。因此,应尽快制定中国战略资源储备规划,以保障在未来全球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避免受制于人。建议从经济承受能力考虑,首先应做好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内紧缺矿产的储备,如石油、铜、铁、铝、钾盐等,储备形式采取矿产品储备和资源储备相结合;同时加强优势矿产的资源储备,防止因竞相出口导致国际市场供过于求、优势价格下跌的局面。
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未来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来”,也就是要通过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贸易和科技合作,以及运输管道建设、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的能源资源贸易基础设施,真正把资源“拿回来”,增强对国际大宗能源资源市场的影响力和定价权。
经略海洋应当被作为中国未来全球能源资源战略的重点。中国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决定了中国必须努力在海陆两个方面的发展保持一定平衡,应确立海洋资源开发战略,实现国家地缘战略定位由“陆上大国”向“陆海大国”的转变。中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达18000公里,面积较大的海岛有7000多个,海洋资源极为丰富,未来可以考虑以“海陆立国,开海固权,营疆造域,择优出击”作为新的海洋开发原则,全方位推进海洋资源的开发,改变海洋疆土疏于管理,海洋资源开发缓慢的被动局面。
全面深化能源资源外交应当作为中国全球战略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国如何与资源供应国强化经贸联系,建新型供给体制,充分发挥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意义重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可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通过油气勘探开发、油气通道、工业园区、服务区等重大合作项目,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国际合作水平。此外,目前俄罗斯能源业正在进行重大转型,石油出口正通过东部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向亚洲转移,这给中国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
中国须加强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互联互通”。目前,全球能源市场分散,基础设施老化,各国能源政策缺乏透明度,中国应积极推动亚洲或更大范围的“能源一体化”,创造一个更加一体化、相互联系和竞争的市场。
最后,中国还要争取在全球能源革命中不断塑造中国新优势。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应充分考虑全球能源革命对中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战略意义,争取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走在世界大国的前列,在解决能源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问题的同时引领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方向。
(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