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中国医疗队援非彰显“白求恩精神”

2014-08-14 06:4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近期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已导致逾千人死亡。由于传染速度快,潜伏期短,死率高,国际舆论甚至将其称为“死神埃博拉”。为避免疫情蔓延,众多国家纷纷暂停赴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疫区国家的航线,美国还要求驻利比里亚使馆外交官家属撤离。

在这个危急时刻,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派出3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分赴非洲疫区开展技术援助。援外的中国医疗队伍在万里之外的西非疫区一线,坚守岗位,以无畏的姿态投身于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之中,由于长时间在高危环境下作业,目前我国在塞拉利昂的医疗队已有8名医务人员因参与治疗埃博拉病毒而被隔离。中国医疗队为救死扶伤,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岗位,不畏死亡,正是新时期白求恩精神的集中体现。

多年来,中国医疗队一直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从1963年中国第一支医疗队派驻阿尔及利亚,中国先后向非洲51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2万多人医护人员,救治了2亿非洲病人,为当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

也有人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而产生质疑,认为中国这么做会“惹病上身”,但此次埃博拉病毒的爆发正好把全球化的负面性展露无遗。全球化不仅是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财富和便利,也带来疾病和灾难的全球蔓延。如今埃博拉在非洲疫区肆虐,不禁让人想到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SARS、H7N9等疫情,对其的控制早已超出一国政府之力,更何况非洲这样欠发达、缺医少药的地区。因此,全球性的参与和治理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只会加剧灾难的蔓延。

就中非关系来看,当前双方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引人注目,“互利共赢”成为中非关系的主旋律,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非关系更不能缺少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白求恩精神”。近20年来,中国对非“走出去”战略取得丰厚的成果,而在这成功背后,离不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领导人浇筑成的中非特殊“政治和感情基础”,离不开援建坦赞铁路这样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同样,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非洲的一些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也曾鼎力援助,比如,人口不足百万的赤道几内亚捐款达100万欧元,刚果共和国不仅向汶川捐款100万美元,还向玉树捐建一所价值1600万元人民币的小学。

在中非关系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患难见真情”的出手才真正体现了中非友谊的底色,才能让中非关系走的更稳、更远。

(黎文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