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正文

福建船政培养中国首批海军人才:一校一级战日本

2014-08-18 10:30:59|来源:参考消息网|字号:

  开风气先

  ——近代新式教育自船政始

  外文:法文(教材均采用法文原版教科书),兼习英文;

  专业基础课:算术、几何、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等;

  专业课:蒸汽机的制造与操作;舰体制造;

  教学方法:半天堂课,半天厂课;在课堂上专业基础课,在实践中讲授专业课;除中文外,其他课程用法文讲授。

  在离马尾造船厂不远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份福建船政学堂当年的前学堂制造专业课程表。“从中可以看出,那一代觉醒的中国人,力图跟上世界海军发展脚步的艰辛努力。”马尾区海洋办工作人员许元发感慨地说。

  “当年,左宗棠在设局办厂的同时,专门开设求是堂艺局,将之视为培养造船与驾驶人才之地。沈葆桢也反复强调‘船政根本在于学堂’,并派出学生留欧学习,师夷长技,借法自强。”许元发告诉我们,当年,船政学堂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敢挑战“私塾、官学、国学”等旧学教育,革新沿袭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和重义理、轻技艺的教育模式,突破闭关自守、盲目自大的传统观念,吸取外来精华,传授科学技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全国影响广泛,其模式为天津、南京、江苏等地相继效仿,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一个开端。李鸿章也因此盛赞:“闽堂是开山之祖。”

  “当年,为真正挑出有志于实干的人才,沈葆桢亲自参加了船政学堂的入学考选,标准有三:一看文章是否严谨通达;二看家教是否深明义理;三看外貌是否清秀稳重。”许元发介绍说,“1866年,13岁的严复报考船政,考取为第一名,为沈葆桢所激赏。”

  翻看船政学堂当年的学籍资料,其要求之严,放之今日亦让人瞠目结舌。船政学堂规定,有两门辅课或一门主课不及格者,即予以留级或退学。资料显示,航海专业第二届全班有50人入学,毕业时仅存18人,史称“十八学士”。

  正是这种严谨的教学以及高淘汰率,让船政学堂英才辈出。浏览其学籍手册,其毕业生中涌现了严复、詹天佑、邓世昌、萨镇冰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以及社会科学人才。解说员叶银莲告诉我们,仅福州一地,三代以上都从事海军的世家,就有1000多户。

  船政学堂的兴盛,还使兴学育才之风盛行于福州,并且延续至今。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福州每10万人中就有3.2个院士,其比例之高,不仅居全国之首,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琛航岛,海军军官,海军教育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咨询|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