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国内>> 正文

北大博士抄袭事件的“求是”态度

2014-08-25 09:03:01|来源:中国网|字号:

摘要: 此抄袭事件,从被发现问题到最后被媒体曝光,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从中我们能够找到“求是”的学术态度,也能够找到相关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

《国际新闻界》近日刊登了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公告》指出,于艳茹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涉嫌严重抄袭。北大历史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于艳茹已经毕业,系里将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博士论文重新进行核查,如核实有抄袭问题,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根据北大的规定,如果查实于艳茹抄袭论文,其毕业证、学位证书将被撤销。(8月24日《北京青年报》)

客观来说,现在学术圈里曝光一起论文抄袭事件,并不会在现在的舆论圈里引来过多的“回头率”和关注度,用坊间的话就是,这都不叫事儿!即便涉及抄袭的当事人就读于北大这样的最高学府,即便当事人就读于北京大学最牛的几个文科专业之一历史专业,即便抄袭人是堂堂博士生……要知道,院士抄袭、教授抄袭,也都不叫新闻了。

可是,我们仍然能在这样一起抄袭事件中能够发现许多亮点。笔者认为,此抄袭事件,从被发现问题到最后被媒体曝光,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从中我们能够找到“求是”的学术态度,也能够找到相关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更能够找到《国际新闻界》这样一本纯学术型杂志对于自己期刊发表文章的责任担当,尤其是其承认错误的勇气。

我们不妨还原此事被揭发的过程:一位人民大学的老师,在研读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抄袭,然后是向刊用此文的也是由人民大学主办的学术杂志《国际新闻界》举报;经过杂志社核实,被证实为严重抄袭,遂登发公告……客观来说,这个过程很正常。但是,在我国学术论文抄袭泛滥而严重的语境中,能够做出举报揭发抄袭行为、拒绝沉默的学者,只是少数,学界中人总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论你是大学教授、知名专家,还是刚刚毕业的博士、助理,基本都习惯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潜规则——不得罪人,也便利于自己的生活安宁,这已经成了学术圈里的生存法则。

毋庸置疑,我国学术圈,对这起事件里表现出来的“求是”态度与严谨治学的学风,是非常渴望的。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学界里曝光的诸多抄袭事件、造假事件、贪腐事件,都几乎无不例外的是出自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同门师徒、师兄弟间或同事间,因为利益纷争而“出卖”对方,比如,前几年曝光的浙江大学论文抄袭事件,就是因为科研经费分配不均而引发的;二是,学界圈子里,本身就有严重派别之争,这已经远远超越了是非之争、对错之争,而就是赤裸裸的门派斗争。

说实在的,对于去年从北大毕业、正在社科院博士后站做研究的一名学生而言,被揭发抄袭,既是一件很伤面子和尊严的事,也可能毁掉自己一生前途,甚至是改变自身命运走向。但是,当事人于艳茹要明白,自己既然当时选择了抄袭,或者自己的抄袭行为已经筑成了大错,自己就要承担起所有的后果。哪怕是被博士后站开除,哪怕是被北大撤销其学位证与毕业证书,哪怕自己将失去大好的前程,这都是她应该要承担的。

学术,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答案当然是“求是”二字。坦白讲,“求是”这两个字,是许多大学都有的校训内容,然而,做到“求是”二字并不容易,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无疑,在举报、揭发并公布北大博士论文抄袭一事上,我们看到了有学者或编辑对于“求是”二字的认真践行,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价值回归。

作者:王传涛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抄袭事件 北大博士 求是 博士论文 抄袭行为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