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国内>> 正文

关注审计效果不如弥补制度漏洞

2014-08-25 09:03:44|来源:中国网|字号:

摘要: 审计监督能否向豪侠领域渗透,能否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更好的协调与配合机制,让审计部门不要单打独斗、不要单兵出击,可能比每年审出多少成果更为重要。

据媒体报道,审计署22日发布了“审计署绩效报告(2013年度)”,透露当年审计署共审计707个单位,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审计成果为2752亿元,每个审计人员平均审计成果为866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52,即审计每花1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252元。

单纯从审计的角度来看,一年就促进财政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等达到2752亿元,不可谓审计的效率不高、效益不好。而人均252元的产出,也不可谓审计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效益不好。

但是,对审计成果的评价,显然不能只看审计成果,而不关注审计过程发现的各种问题,不关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关注如何才能让审计的成果和效率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因为,只有当审计逐步淡出、审计不再继续发现大量问题、审出不再效率和效益令人关注的情况下,财经制度的执行、财政收支行为的规范等,才有可能被认为是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事实也是如此,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三大检查”到现在的以审计为核心的财政财务检查、财政财务监督,从时间上讲,也已经不短了。如果相关的制度建设、监督机制、治理体系等能够及时跟进,并有效执行,就不应该再出现这么多财政财务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

问题在于,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困扰财政财务方面的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是政府在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和监督方面,更是失控的环节很多,存在漏洞和缺陷的方面很多,以至于审计工作的成果始终能够十分“显著”。

我们并不认为审计部门反映的成果有什么不可信的地方,相反,如果没有审计部门的频频紧逼,很多社会财富会变成少数部门、少数人的福利,成为伤害社会肢体的毒瘤。关键在于,审计成果的显著,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衬出在财经制度执行、财政财务行为规范、财政财务监督等方面的薄弱和滞后。尤其是承担着财政财务监督功能的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方面,竟然也存在着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方面的问题,且年年审计年年犯,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必须看到,在审计部门的成果里,并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更多的都是老问题的累积,属于屡查屡犯的范畴。也就是说,尽管审计部门每年都在认真地审计,每年都查出大量的问题,且对外公开表示,绝大多数问题都已经整改到位,并建章立制,但是,为什么到了第二年,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呢?所谓的整改到位和建章立制,又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没有任何效果呢?

尤其需要追问的是,在审计部门每年公布的审计结果中,经常会出现挽回多少经济损失,没有挽回的、已经被挥霍浪费和转移的经济损失又有多少呢?显然,这是更为严重的方面,也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依靠审计的力量解决经济领域和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审计范围再广、审计力度再大,也是事后监督,是补救措施。要想减少财富的流失和损失,更需要的是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检查、行为规范与制度约束。如果这一步不能有效迈出,不能构筑坚固的制度篱笆,那么,审计的力度再大、范围再广,也难以有效遏制经济领域和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堵住各种漏洞。

所以,当我们在为审计部门鼓掌的同时,也应当给负责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制度约束的部门施加更多压力,提出更多要求,让他们能够切实担负起责任来,尤其不要带头违反财经纪律。审计监督能否向豪侠领域渗透,能否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更好的协调与配合机制,让审计部门不要单打独斗、不要单兵出击,可能比每年审出多少成果更为重要。

作者:谭浩俊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审计成果 审计部门 审计过程 审计监督 制度建设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