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正文

摒弃“含泪劝告”式报道

2014-08-29 10:44:00|来源:中国青年报|字号:

最近,有媒体针对名校热做“降温”报道,称择校及其背后的乱象原因在于“家长名校情结难解”,并导致了“孩子无辜受累”,如“名校压力下少儿精神疾病发病率增多”等。报道本是出于好意的劝诫,但公众并不领情,认为名校情结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公平才是症结所在,“明明是制度的问题,却指责家长,作者太肤浅”。

其实,这种遭遇质疑的报道并不鲜见。比如:在一线城市“漂”得艰难,就劝“蚁族”回老家回三四线城市生活;房价太高,就劝年轻人租房子;大学毕业不好找工作,就劝农村孩子不要上大学……

有人将这种论调统称为“含泪劝告”:试图通过动之以情理、晓之以利害,改变人们已经形成的观念和做法,从而使个体问题和社会问题随之缓和、稀释。姑且不论“含泪劝告”式的说辞,对真问题的解决有益与否,仅就舆论引导而言,已被传播实践证明是失败的,至少在上述的案例中,没有哪个不是骂声一片。何以至此?

其一,“含泪劝告”的立场不对。带有劝慰、说教或心灵鸡汤意味的“说服”,把自己置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客观”之境,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普通人的立场,没有考虑普通人的需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这种缺乏同理心的报道,不仅不合“现实潮流”,而且不顾“常人理性”,自然得不到共鸣,也就难怪网民质问:难道你不这样吗?

其二,“含泪劝告”的方向不对。此类论调建立在简单化的归因基础上(如情结之类的标签),无视复杂性,回避真问题,隔靴搔痒。不说如何调整解决结构性、现实性问题,却试图调试改变主体选择;不尊重人们用脚投票的伟力,总幻想理念灌输的魔法。比如,将名校热归咎于家长的“名校情结”,有避重就轻、因果倒置之嫌;问题求解寄望于家长的“醒悟”,有降温不退烧、治标不治本之失。

其三,“含泪劝告”的方法不对。“含泪劝告”者出于介入现实的急切心态,意图“矫枉”实则“过正”,走向跷跷板的另一端,缺乏对问题全面辩证的认知。毕竟,一部分“事实”并不能证伪另一部分“事实”:名校压力造成了一些“精神疾病”,不能否定更好的师资、环境和成绩等“大概率”事实;心理医生、教育工作者的视角,也无法代替家长和学生的声音与考量。

可见,“含泪劝告”式报道有姿态高蹈之过,也有采写失衡之失。摒弃“含泪劝告”,需要媒体人放低姿态,以平实的心态、辩证的思维直面现实,不回避、有担当,让报道有理性的深度,也有感情的温度,有人间烟火,也有人文关怀。(李成)

(责编:王书央)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含泪劝告 事实 家长 名校情结 过正 矫枉 精神疾病 问题求解 择校 一线城市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北京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