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再见,“一考定终身”

2014-09-05 09:2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因为这注定将是一张人人都有发言欲也人人不能完全满意的改革设计图,一个照顾各方利益、考虑各种因素的妥协方案。

是时候向着我们说了三十多年、早已用成了习惯的那两个词:“一考定终身”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说声再见。

9月4日,当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终于公布,当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更详细具体地宣布了从明年起大学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大学招生将逐渐探索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的时候,也许历史也该像我们记住1978年邓小平同志决定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一样,记住这一刻。

记住,是因为千呼万唤——近些年来,对于“惟分数是从”的高考是否公平,能否选拔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质疑的声浪渐多。面对着课业负担过重、埋头于死记硬背和浩瀚题海之中、失去了笑容、活泼与创造力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追根溯源,都指向高考——“指挥棒”不改,其他一切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只能是一句口号,所谓素质教育也只能是在“应试”道路上再加几个花样、添几分负担。

记住这一刻,因为同样是改变与转折。按照新公布的招生考试方案,外语变成一年两考,其他科目将采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成绩,且每门考试分值都将降低,因为神经紧张、引致“高考发挥失常”、命运从此改写的偶发性事件会有所降低;另外,高职院校招生不用高考、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来评价,让相当一部分并不擅长于学科考试、注定要走进职业教育大门的学生减轻了考试负担与学业压力,更免除了硬被放在同一考试中与“学霸”们排序带来的失落和心理伤害;同时,自主招生选拔录取放到高考之后,“学霸”们也不必在高山的黄金时段里穿梭往来赶“千分考”、挤“联考”,一样可以减少一些无谓的经济与精力负担。

与30多年前不同,这一次的高考改革却引发各种不同的声音与讨论。因为这注定将是一张人人都有发言欲也人人不能完全满意的改革设计图,一个照顾各方利益、考虑各种因素的妥协方案。从跟在国务院公布方案后的各种网友评论便可以看出,对于每个举措,都有赞扬与批评两个群体,每每针锋相对,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最生动写照。

对于许多了解现代国际教育体系的专业人士,或是那些羡慕英美大学招生和培养制度的家长们而言,理想化的方案,也许还该走得更远一些。比如让高考像SAT一样,可以一年多考;比如尽早采用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减少“一考”分数在大学招生中所占的权重,让更多偏才怪才甚至能够超越“学霸”、就读心仪名校。

然而,现实的境况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政府还没有建设好足够大的可以让不同次考试难度系数基本一致的标准题库;大学还没有学会怎么不用分数这个标准而能公正诚信地挑选出本校需要的那部分学生;家长和学生也没有做好准备,一旦考试变多不要盲目赶考、在政府与学校减负时再亲手为孩子套上新一轮赶考的重轭。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要实施一个牵涉千家万户利益的改革,向前走是必须,走得稳也是必须。

未来几年,当我们纠结于“一考定终身”之后的改革细节,为了不分文理、英语分值、学业水平考难易如何掌握、取消一二本之后怎么填志愿等问题而争议不休的时候,应该记住的是,我们已经在改革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这是必须迈出的一大步,能否坚持得住改革的大方向,顺利迈出第二、第三步,则要看操作实践是否能走得稳妥、科学。

(姜泓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一汽反腐风暴或牵涉周永康家属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上海篇(高清)

中国周边潜艇实力扫描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