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教师岂能桃“礼”满天下?

2014-09-10 09:45: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既然这个社会以经济为中心,什么都可以明码标价,那么敬重老师的心意,也得用礼物来表示。

  日前一名自称是某幼儿园老师在微博晒出一张大闸蟹礼盒的照片,配文称“学生家长送的,我更喜欢人民币”。微博一出,舆论哗然。对此,当地教育局通报称,已把这名老师辞退,幼儿园园长也受了处分。

  这则新闻说明,给老师送礼的行为并未绝迹,尽管现在社会正大力提倡节俭之风。虽然之前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甚至明令禁止“谢师宴”,但是人们更多恐怕还是口服心不服,以至偷梁换柱,暗度陈仓。

  有人说,中国人素来尊师重教,礼敬老师,是学生的义务,给老师送礼,于史有徵,现在不让给老师送礼的禁令有些过了。例如孔子就曾说过,得给老师送十条腊肉才行--束脩。而且,这种“送礼”,不光孔子时代可以找出,后世也有很多。

  例如明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黄公道:‘今日这边所得束脩之仪多少?’郭信道:‘能有多少?每月千钱,不勾充身,图得个朝夕糊口,不去寻柴米就好了。’”

  又如清代,《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你既然有志学洋话,为什么不去拜一个先生,好好的学上两年?一个月只消化上一两块洋钱的束修。”

  再如民国,巴金《春》:“人家每个月拿八块钱的束修,教你们这样的学生,也不好意思。”

  不过列位看官可看仔细了,这些例子里的束脩指的都是学费,不是给老师的礼物。因此,给老师送礼,于史无徵。

  那么,现在人们为什么会纠结于给老师送礼这个问题呢?送重了不是,送轻了也不是;送不是,不送也不是。在笔者看来,这种思潮是在物化时代的必然产物。

  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想给老师送礼,得是家境显赫之徒,因此送礼不成风气。不然,怎么孔门弟子多寒士呢?

  如今,消费时代来临,有了送礼的物质基础,再加上现阶段社会交际“泛经济化”的倾向,人们对待人际关系——当然包括师生关系时,不由自主地进行物化选择。既然这个社会以经济为中心,什么都可以明码标价,那么敬重老师的心意,也得用礼物来表示。

  在送礼方的前赴后继下,作为受方的老师也很难做,不过,像文章开头的例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老师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而且,我们的传统是不打送礼人,结果,半推半就间,教师队伍也会被腐蚀,桃李满天下变成桃“礼”满天下。

  因此,罢绝“谢师宴”,教师节不提倡送礼。从历史角度看,是恢复文教传统,从现实角度看,是整肃社会风气、净化师生关系的良方,大有深意,不可不察。

  (熊建,人民日报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教师节 送礼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一汽反腐风暴或牵涉周永康家属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上海篇(高清)

中国周边潜艇实力扫描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