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评外评>> 正文

【评外评】北师大“作家班”惹争议,作家应该怎样炼成?

2014-11-05 06:56: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当时的北师大就与鲁迅文学院合作开设了作家研究生班,这个班里可谓是“星光熠熠”,时下当红作家如莫言、刘震云、余华、毕淑敏等等,可都是这个班毕业的学生呢。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文学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在京举办,正式为北师大新录取的文学创作方向研究生聘请校外作家导师。新闻一出,立即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人民日报在11月3日刊文质问:作家,真的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制造么?至此,舆论热度达到沸点。

其实,大学开班培养作家并不是北师大的首创,早在2011年,复旦大学就曾开办“创意写作”专业;之后,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大学也纷纷步其后尘。

不知是出于仰慕,还是文学本身过于神秘,国人很容易对于文学界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每每有相关新闻出现,往往会在街头巷尾引发阵阵热议。

尽管没有指着鼻子骂,但也有不少媒体对北师大此举提出了怀疑。《钱江晚报》11月4日发表评论《作家成长,不能光靠课堂》,文章认为,文学创作是非常私人化和个性化的事情,适合某个导师的文字技巧并非适用于每个人。文无定法,有时候一个人的经验,对另一个人反而是一种束缚。

相比《钱江晚报》的委婉表达,南京学者薛冰在接受《金陵晚报》采访时的言辞就显得更加直接了:“古今中外,一家两代、三代都是作家的情况是极少数的,鲁迅、茅盾、巴金等都是有名的作家,但他们的儿子却不是作家,父子一起生活很多年都培养不出作家来,更何况是开设专业请作家来教呢?”

面对媒体和学界的种种质疑,北师大的回应显得从容淡定:作家虽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也是可以被发现的。作家的成长建立在自我发现、他人发现以及不断自我认同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做好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北师大淡然处之,但是网友们却继续发难。比如,有网友在微博中写道:“成功的作家,除了积累了广泛的语言素材,更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深刻的人生思考,生活才是产生艺术的平台,单靠教怎么可能教的会?你可以教会他看问题的视角,可是作家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就是与常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不同吗?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一定好”。

看来,质疑声确实不少,不过舆论也并非一边倒地否定。《扬子晚报》11月4日在《作家未必大学可培养,大学却无妨办“作家班”》一文中给出了较为中肯的观点:“一个人能否成为作家,关乎先天的秉性,但是作家和学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作家班’若不能培养出作家,培养点学者型作家也不错”。

《扬子晚报》的观点也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好不好不敢说,但对于培养人才来说,至少不是坏事吧”,有网友这样评论。

其实,细听下来,争论的焦点都在于教育是否会让思维固化、束缚。那么,接受了大学的专业教育,就真的会毁了文学天分么?其实不然,文学界很多的作家都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有网友指出,著名作家严歌苓就是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学院文学写作系,这位网友还表示,不应该把作家神秘化,“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教不坏的”。

当然,最具说服力的例子,还是来自《新京报》的报道: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北师大就与鲁迅文学院合作开设了作家研究生班,这个班里可谓是“星光熠熠”,时下当红作家如莫言、刘震云、余华、毕淑敏等等,可都是这个班毕业的学生呢。(文/王书央)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荷兰夫妇辞职卖家产环游世界 3个月游16国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曝光(组图)

百斤野猪蹿进福利院 七八名壮汉6小时活擒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