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3 11:45:00|来源:新京报|字号:
《星际穿越》海报
诺兰电影的正确欣赏方式往往需要关注的不是那个主体目标,而是那些干扰因素,这些次要线索与主体线索,一起构成了莫比乌斯圈的“一体两面”,在高潮的节点上展示出这个圈的转换点。
历数现在的好莱坞中坚力量,克里斯托弗·诺兰无疑是执牛耳的风云人物,与多数从独立阵营步入主流商业片的创作者不同,诺兰似乎具备超乎寻常的适应力,而他得以顺风顺水的借势风帆,便是“莫比乌斯圈”式的嵌套叙事结构。
何为莫比乌斯圈式嵌套结构?我们拿诺兰早期的短片《蚁蛉Doodlebug》来举例就能理解: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人用一只皮鞋拍死了一个蟑螂般大小的自己,但与此同时,这个人在另一个比自己大好多倍的“自己”眼里,也成了一只即将被拍打的目标“蟑螂”。一个人以为自己掌握了全局,却往往成为一个更宏观个体的玩弄目标,这种主动和被动关系的螺旋上升性,成了诺兰日后一直沿用的叙事套路。
跟踪到被跟踪(《跟踪》);失忆到被失忆(《记忆迷局》);之后的《蝙蝠侠》也是如此——自以为掌控全局,却发现幕后主使是自己的导师;到了《致命魔术》,则是两个魔术师互相阅读对方的日记产生的嵌套闪回关系;更不用提《盗梦空间》里用近乎科学的方式来诠释设置精妙的梦境嵌套关系了。诺兰对于这类叙事结构的迷恋,也为自己在影迷群体中换来了“高智商电影导演”的美誉,而他一次又一次地运用这套故事技巧,也为才思枯竭的科幻题材影片注入不少新鲜的活力因子。
那为何好莱坞会青睐嵌套叙事呢?答案也非常的微妙。因为嵌套叙事结构塑造的是一个个相互从属的关联性场景,那么在这些关联性场景中制造冲突和张力的技巧,就非连续性剪辑莫属了。这套在好莱坞工业体系内不断修正优化的剪辑技巧,可以让观众在明确了嵌套叙事的架构前提下,实现不同叙事位面的无缝衔接,而这些看似连续的场景,由于各自的从属关系,又能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平行蒙太奇效果。《盗梦空间》高潮部分的几层梦境切换就是最典型的表现:在目眩神迷的大场面戏不断轰炸观众眼球的同时,他们又能体会到精巧的叙事结构带来的剧情张力。
诺兰在新片《星际穿越》中再次把玩着自己烂熟于心的“莫比乌斯圈”把戏。一个异常坚定的主角接受了一个异常坚定的目标,而他异常坚定的性格保证了他可以排除一切干扰,富于执行力地朝着那个目标前行,虽然他竭尽所能,但他依然成了某个阴谋的牺牲品,他失去了完成目标的主导权,而正当你为他扼腕痛惜时才发现:其实他一直被另一个“自己”主导着。
因此,诺兰电影的正确欣赏方式往往需要关注的不是那个主体目标,而是那些干扰因素,这些次要线索与主体线索,一起构成了莫比乌斯圈的“一体两面”,而诺兰的电影总能在高潮的节点上为你展示出这个圈的转换点。
诚然,《星际穿越》在视觉表现力和剧情节奏上,并未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完美的诺兰(虽然电影语言本身就不是这位靠讲机灵故事起家的电影人的强项),不过我依然有理由相信:诺兰会继续在下一个让你耳目一新的题材中,找到这个莫比乌斯圈的用武之地。
诺兰,莫比乌斯,嵌套结构,嵌套关系,欣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