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 正文

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呼唤精品

2014-12-01 10:54: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2月1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创作。当今遍布全球各地的海外华侨华人超过6000多万,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也遍地生根发芽。在广州举行的首届界华文文学大会,以“语言寻根、文学铸魂”为宗旨,云集了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华文作家,相聚文化原乡,共话风雨桑麻,共享文学的春华秋实,探讨华文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及创作实践。

饱浸原乡文化和他乡文化的双重熏陶,拥有海外视角的独特优势,脱离了原有文化环境之后的海外华文作家,也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间接触新的价值判断和文化视野。经过100多年的积累与发展,世界华文文学题材不断丰富,形式多样,穿越“乡愁”的精神内核,华文作家开始跳脱出狭义的乡愁,将创作视野投向居住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华人迁徙的文化足迹,华文文学在异乡顽强地扎根成长,其创作和研究逐渐形成规模。更多地关注超越地域、超越国家、超越种族的人性以及人类命运的共同未来,那些带着乡愁的远行人,正书写出新世纪海外华人的追求与梦想,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遇、交汇、交融中绽放出文学的奇葩。

本次大会共举办了一场高端论坛和十场专题论坛,资深文学研究学者杨匡汉对大会的学术总结归纳出三项共识。首先是要坚持学术讨论的创新思维。华文文学的创作,有一个双向、双语、互文、流动的问题,造成一种新形态的文化思维。其次是要坚守华文文学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而不同,这样才能使华文文学拥抱青春的活力。第三个共识是坚信华文文学的含金量问题是创作和研究的重中之重。华文文学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应看到不足。华文文学目前作品铺天盖地,但精品寥若晨星,而且某些作品过分功利。

这个判断和分析得出的“共识”引起与会作家和学者的共鸣,也是高端论坛和专题论坛中触及较多的话题。为何“作品铺天盖地,精品寥若晨星”?仅仅有创作的热情和规模,并不能一定就可攀登文学的高地;经历、阅历和学养的积累,在淡定与从容的写作中完成创作的灵感与使命的交融。高产作家严歌苓在高端论坛上表述了不要有焦灼感的华文文学写作期望,她说,“华文文学首先要明确以什么为中心,不要迁就网络文学的通俗读者,也不要迎合任何奖项的评奖委员会,专注内心真实诚挚的表达,就会有好的文学作品。”

放眼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从早期的林语堂、郁达夫,到后来的余光中、白先勇、陈若曦,再到当今的严歌苓、张翎,这些写出精彩故事和传递中国文化精神的作家,是走在海外华文作家前列的翘楚,但整个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呼唤涌现更多杰出的作家,时代呼唤海外华文文学创作诞生更多媲美世界文学杰作的精品,这正是当代海外华文文学昌盛前夜的境地。多种文化的交融,多元视角的汇聚,华文文学创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做宇宙文章”的观点,也可以启迪当今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

大会闭幕式发出的《广州倡议》,呼吁世界华文文学界:以文化人,赓续精神命脉;以侨为桥,让世界了解中国;以和促赢,随交流交融而博览,借互学互惠而丰富;以美含章,追求真善美,登临新境界;以德立文,当好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五项倡议,赋予海外华文创作新的使命与责任,也吹响呼唤海外文学创作精品的集结号。华文文学的昌盛,毕竟是要出好作品。如杨匡汉所说,关键是要向传统致敬,向山河求援,向母语亲近,进一步让汉字活起来、动起来、暖起来、美起来。其次要把沧桑感和想象力结合起来,形成双重变奏,用穿透历史的眼光来做当代的写手。(沙蒙)

(责编:刘国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反家暴细分家暴类型 专家称只回复“哦”算家暴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北工大校花撞脸林志玲 长腿娃娃脸晋级宅男女神

安徽男子冒充画家性侵25名女子被执行死刑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