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 07:59:52|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2月1日电 据香港中评社报道 台湾九合一选举落幕,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奋起,政治版图重组,为2016大选投下震撼弹,蓝军要在短短的一年多收拾残破局面跃起,实属不易。面对民进党籍县市长席次爆增,以及柯文哲狂胜的新形势,日后两岸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波动难免,惟两岸基本大架构不会改变,也没有改变的条件。
县市绿色执政队伍扩大,加上柯文哲大胜,重挫国民党,但要将之解读为两岸关系重大挫败,则失之简单与草率。首先,在选举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包括民进党在内,全台没有任何一个主要政党与主流候选人反对两岸交流、两岸经贸,这是台湾的最新民意。选后全台22县市当选人都须持续巩固两岸经贸利益,为执政县市拚经济,创造就业机会,营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尽管民进党将因九合一选举狂胜,认定国民党路线被全面推倒;然而我们也看到,柯文哲对两岸政策的说法是模模糊糊的,柯当选并不代表民进党攻下台北市版图,柯与民进党的关系仍有待观察。在新北市方面,纵使民进党游锡堃的选票开得比预期好太多,让国民党“人气王”朱立伦险胜作收;但全台政经中枢台北市与新北市有超过650万人口,占全台总人口约28%,民进党并没有拿下来。这仍是现阶段绿军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其成因与两岸路线息息相关。
民进党赢了九合一大选,马上就要为2016大选拚搏,志在大位的绿营要角,很清楚这种情势,不会被九合一胜选冲昏头的。台湾大选有没有“钟摆效应”是另一回事,民进党从南台湾挥军北上,台湾头的基隆也拿下来了,要跨过2016的高山,仍有重重险阻。
另方面来看,从马英九执政以来,台湾蓝绿的两岸路线波动在所难免,基本大架构从来没有变过。国民党的两岸主轴即“九二共识、一中各表”,马英九月前因双十谈话、挺香港占中等事,两岸风风雨雨,北京APEC习近平晤萧万长、张志军会王郁琦,雨过天晴之后,一切又回到既有轨道。中韩FTA将起跑,马政府对外喊话,务必要争取两岸货贸协议内容优于中韩FTA,一语说明了马政府对两岸关系的倚重。
民进党的两岸路线主轴,则必须从美中台的大架构来看。马英九处理两岸关系固然也是拉美国做靠山,民进党对美国的依赖更甚于马政府。但在现实上,中美在北京APEC之后确立新型大国关系,迈向G2,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不会动摇,不可能支持台独。这很清楚的也是民进党两岸路线的天花板,任何一个理性的民进党领导人都不可能去踩美国所画下的红线。
美国一直关注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为预防绿营有暴冲之举,历来民进党总统候选人选前都会赴华府接受形式不一的“面试”,这是各方都了解的事。绿营九合一狂胜后,美方可望启动预防性外交,升高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关注。美中台大架构不变,甚而美中关系会更密切,民进党两岸路线的基本盘不会因为九合一大胜发生变化。
2000年陈水扁当选,台湾政党轮替,扁在520就职演说提出“四不一没有”。“四不”是:一、不宣布独立;二、不更改国号;三、不推动两国论入宪;四、不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一没有”是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是陈水扁在美国要求下逐项列出,经台北与华府往返讨论核对后所拟定的。民进党虽没公开讲,这早己是民进党与美国默契下,对两岸关系的纲领性文件。
陈水扁的“四不一没有”与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最大交集就是“不独”。民进党从执政、下野,想要重返执政,载沈载浮兜了一大圈,“九合一”大胜也只是过程,如果因为这样就想要在两岸关系放手大拚一场,无疑是“呷紧弄破碗”,任何一位民进党领导人都不会这么鲁莽的。
民进党 两岸经贸 台湾大选 两岸关系 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