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09:30:17|来源:中国网|字号: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宣布,自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舆论就央行此次“非对称”降息举措的原因、影响及意义展开分析评论,并关注我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
显示政府提振经济增长决心 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22日报道:中国央行迫于政治和市场压力做出了逾两年来的首个降息决定。这显示出,中国领导层正倾向于采取更大规模的措施来提振经济增长。
日本《朝日新闻》11月22日报道:央行21日宣布自次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此举是为了便于企业和个人借款,支撑日益减速的经济。这一方面大幅降低贷款利率,方便企业和个人融资,另一方面降低存款者损失,避免对消费产生影响。因担心再次出现过度投资现象,央行一直对下调利率持慎重态度。直至后来出现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问题,央行才出手阻止经济进一步减速。
务实之举为经济铺好安全网 英国《金融时报》11月26日报道:通往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而达到更高资产价格的道路也有很多。其中一条路是通过提高业务效率和运营效益。但更短的“捷径”是通过廉价资本。央行提供了最小阻力路径,下调了基准利率,资产价格出现涨势。央行不对称的利率调整将挤压银行的利润率,而后者正处于危险期。因此,看跌人士认为,此次降息的整体影响让人担忧,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丧失了改革的勇气。但是,降息是务实之举,为经济铺好一张安全网,并不排除结构调整。
对各领域经济发展均有利好 路透社11月24日报道:中国央行21日意外宣布降息,外界普遍预期国内货币政策松动,国内A股及债市24日出现强劲上涨。对此,国内外投行和券商的普遍解读为降息周期的开始,未来中国可能还会降息及持续降准,市场资金面将会越来越宽松,对于股市和债市而言将是中期利好。
《日本经济新闻》11月22日报道:北京的金融消息人士说,“实际住房贷款利率与基准利率基本上是联动的”,因此,下调基准利率有利于降低住房贷款利率。
将使企业融资成本略有减少 美国《纽约时报》11月21日报道:央行降息有助于支持全球股市,目前中国正考虑使其巨大的增长引擎加速——或至少阻止其放慢太多。行动虽然不是大力促进经济之举,但或许有助于解决令人担忧的问题。分析师们说,央行意外降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不大。更为直接的影响将是使大型国企的融资成本略有减少,使这些企业从政府控制的银行部门获得贷款更加容易。此举有助于缓解债务负担,降低各公司偿还贷款或为即将到期贷款再融资的成本。
《日本经济新闻》11月22日报道:央行在声明中强调,降息的目的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警惕楼市出于对货币宽松政策的期待而再次出现泡沫。
推动实现雄心勃勃基建项目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1月24日报道:中国政府的最新举措是: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总投资达900亿欧元的21个新项目。此外,中国还想斥巨资在偏远地区修建现代化铁路网,并对机场和港口进行投资。中国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网,铁路里程很快将达到12万公里;增长最快和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也在中国。中国这些项目需要大量铜、钢和铝。中国央行下调利率之举来得正是时候,廉价资金可以更容易购买东西。市场因此也以上涨的行情来庆祝降息。通过降息,中国现在看起来又能继续推动自己雄心勃勃的项目了。
传递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信号 路透社11月24日报道:中国意外降息,为逾两年来首次。尽管央行明确表态此举并不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但市场却不这么认为,纷纷将其视为新一轮降息降准周期的启动,发出了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宽松的信号。这或许再次验证中国在宏观调控中屡屡提及要引导市场预期的良好愿望总是事与愿违,也为中国2015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到底是保持稳健抑或“稳健”名下实质宽松埋下伏笔。
凸显政府稳定政策战术重点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1月22日报道:在经济政策上,就像在其他大多数领域一样,总是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民银行21日下调基准利率,凸显了政府稳定政策的战术重点,旨在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至少保持在7%左右。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不小的成绩。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和周期性风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在努力推进改革和经济再平衡。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把实施改革的责任由过时的计划机制转向更为有效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机制。周期性破坏的风险依然存在,这使得中国面临一个重要战术挑战。如何才能保持改革进程,而不被短期内的增长大幅放缓所破坏。
需警惕不断升级的信用风险 捷克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1月22日同一篇报道:中国最不需要的就是进一步的财政刺激。而且中国认识到,政府过度负债对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合法性构成威胁。此外,与多数发达经济体不同,中国有充足的货币刺激政策储备来应对周期性破坏。因此,中国更多地依靠货币政策而非财政扩张就比较合乎情理了。尽管如此,央行的政策也不是没有潜在风险的,特别是因为中国在试图使自己远离债务密集性增长时调低利率,进一步推动借贷的增加。一个重要的挑战将是避免不断升级的信用风险,这可能会破坏改革和再平衡进程。
增长放缓及信贷收紧趋势难逆转 英国《金融时报》11月24日报道:中国出人意料地降低了利率,但分析师认为,此举不会逆转中国增长放缓和信贷收紧的趋势,并称此举更类似于微调,而不是政策转向。经济学家表示,降息将有助于降低抵押贷款成本及高评级企业的贷款成本。然而,如果不辅以扩大贷款规模的行政指令,这次降息可能无法逆转投资和工厂产出这两大关键经济推动因素的下滑趋势。
很快将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俄罗斯之声网站11月25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自2012年以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专家们认为,降息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被迫采取的一个刺激性措施。由于中国经济同全球经济的密切融合,这一步骤很快将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中国政府本身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关注对市场来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许多观察家认为,正是不久前举行的G20促使中国政府采取了这些步骤。对将在2016年举办G20峰会的中国来说,彰显其是负责任的玩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非常重要。
央行,看跌人士,存贷款基准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