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09:30:00|来源:中国网|字号:
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年末掀起稳增长高潮,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暖风”吹送,国家发改委两个月内连批铁路、机场和深水港等项目的近万亿元基建投资。(12月2日 中国新闻网)
12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迫近临界点。从这一官方制造业PMI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犹存,经济仍延续着弱增长与低通胀的低迷格局。此外,经济下滑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更大,不久前发布的11月汇丰PMI初值为50.0,创下6个月新低。
我们说要适应经济新常态,说的是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那些仍然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在宏观政策适度调整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来促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有一点需要指出,经济新常态不是“经济要变态”。 经济新常态更重要的是立足当前、谋求长远,经济成长的速度问题不是第一追求,但也不能放弃不管。
今后及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旧较多,国内外市场复苏还将相当缓慢。要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就必须打好爬坡过坎的攻坚战,统筹协调好这么几大关系:一是经济增速与质量效率的关系;产业应加快转型,强化科技与创新驱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经济成长与改善及惠利民生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解决好诸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公共社会事业等民生大事,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让众所期盼的“APEC蓝”常态化。三是解决好“调结构、促转型”与“推改革”的关系。要统筹把握好这几大关系,就需要把经济增长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我们既要让经济结构调整变化,转型升级,又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
当前我国出现经济放缓的现象,造成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的原因很多,比如需求疲软、产能过剩、要素成本提高等种种不利因素,另外也有全球经济陷入通缩的隐忧困扰。经济低迷除了有效需求不足这个大问题外,投资增速下滑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前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1%,较1-8月份同比增长16.5%大幅下滑,对GDP增速的贡献下降了1.6%。从细分部分来看,制造业投资由14.5%降至12.3%,房地产投资也明显回落,从12.8%降至10%,作为我国投资主要部分的基础建设,下降的幅度也相当大,基建投资增速从24%降至了18.5%。从房地产而言,尽管降息后一二线楼市出现回暖迹象,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进一步显现,下行趋势明显,房地产投资减缓的态势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10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6%,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已是连跌多月。此外,重要经济数据还有10月的PPI同比下降2.2%、进出口同比增长8.4%。一段时期以来,原油、铜、铁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持续走弱;总的来看,我们当前已经处于一个相对的“准通缩”阶段,产能过剩的逼压和需求不足将影响到生产与消费,进而波及制造业投资。
要缓解经济下行压力,除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就必须牢牢扭住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两个月内,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叙永至毕节28个铁路项目、甘肃省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等6个机场建设项目和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项目,总投资约9761.71亿元。笔者以为,密集批准多项铁路、公路、机场等近万亿基础建设投资,有助于缓解楼市低迷对经济的冲击;加上不久前出台的全面降息等若干重大政策,这对于防止当前宏观经济继续下行都将起到很大作用。在困局中谋求主动,连批近万亿元基建投资,也能进一步说明当前稳增长政策极为明确,这也向外持续释放出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信心。
基建投资,经济成长,经济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