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媒体集萃>> 正文

干涉文艺作品的界限在哪?

2014-12-03 09:30:47|来源:中国网|字号:

文艺作品的生态圈应该如何成长,一直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它既不像转基因食品那样,需要有尖端的科技知识,也不像京津冀一体化这种,需要对国家政策风向有敏感的嗅觉。文艺作品就像路边的一大块草坪,人人都看得见摸得着。那这块草坪修剪成什么样子比较好,自然变成了谁都可以发言的开放议题。

莫言一人得道后,鸡犬升天。不光是祖宅金光四射,就连地里的萝卜都变成了文曲星下凡的随身圣物,被拔了个干净。随之而来的光环,虽然再也大不过诺贝尔文学奖,但也足够后半辈子用了,其中一个光环就是被迫不及待地收录到了中学的语文课本里。

众所周知,莫言的作品,包括国内一些知名的现代文学作家的获奖作品,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给小孩子看的,虽然当今中国可能只有小孩子还在读书。社会环境、感情纠葛、生活状态是成年人的戏码。小孩子一方面看不懂,不能理解,另一方面也会冒出来许多本不该现在就太了解的问题。

私下阅读也就罢了,当这些文章入选教学课本时,也许这整个教育氛围就都不好了。尴尬的处境可想而知,学校社会左手要教孩子们如何理解莫言的伟大,右手还要捂住学生们的眼睛,告诉他这段你别看。善于听话的孩子们这么发展下去,迟早精神分裂。

这都源于人们对文学的敬畏,早就变成了对奖项的崇拜,同样也包括教育部门。坦白说,如果莫言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依旧是那个不温不火的乡土文学创作者。我们身边的一切质变不是来自社会对文学认知的积累,而只是通过某一个奖项来让这个作家开始流行。

还好莫言实在。在面对中学生对他作品尺度问题的询问时,他坦白说:“结婚以后再读我的作品。”

这条新闻让人们想起了中国最神秘的“审查制度”和国外实行已久的“分级制度”。广电总局的审查制度一直被人们吐槽,他们以高标准严要求的自我阉割态度,硬是把所有大陆民众的审美审丑、价值观建设统一到了一条很低水准的战线上。每当提到审查制度,人们都会拿国外的分级制度做比较。从这次莫言的作品尺度问题,人们同样开始呼吁建立出版物的分级制度。如果有一个行业标准,能像田埂一样划分区域,让观众、读者能知道哪块地里种的是什么口味的东西,岂不妙哉。注意,这田埂是分级,不是审查。

分级和审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分级是引导。一块田地,老农民都知道要掺差着播种,西边的地种玉米,东边的地就种小麦。也许老农民说不出来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但他们骨子里知道这样分块耕种既能分担风险,同时也有利于两块地里的作物共同成长。反之,如果所有地里只种玉米,那大概是《星际穿越》里的世界末日来了;如果毫无计划的播种,什么都往地里扔,那最后得到的也只能是一片荒芜。

当然,在分级之前的动作确实是“审查”,但最终目的和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审查制度,对电影、电视还好说,每年的出版容量都是固定的,没有广电总局的批号,拍出花儿来也不可能让你上映。

但对出版物就不同了,中国每年出版的书籍上百万种,要想一本一本预审再发也不现实。对于图书行业,也都是基本采用先发后审的态度。一本书出版了、上市了,如果引发了什么不令人满意的效果,或造成了什么舆论形成,那这本书很可能就要回炉了。而出版届因为文化人、知识分子远远多于影视圈里识字读书人的数量,自然更清楚界限在哪里,什么可以碰,什么还不是时候。当知识分子有了这种自我预审的警惕性之后,加上看书的人本来也没有写书的人多,出版界的审查制度运行起来也就比影视圈让人“省心”一点。

审查的结果通常是修改,或者毙掉。分级的最终目的不是对作品本身的干涉,而是由此决定这部作品应该放在那个分栏里。

承担这项工作的只能是政府组建的职能部门,如果乐观的话,联合一些社会上的诸如文联、作家协会之类的组织共同完成。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市场化取舍的问题。当我们强调文化的自由性与市场自由化的时候,一项政策法规,一条制度确立,甚至是一家公司的产品研发,是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并且迎合贴合它,还是保持自我独立的态度,有引领其发展的雄心和能力。

举个例子,在乔布斯决定做iPhone的时候,市面上手机多的是,在当时也完全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果向市场妥协,苹果应该继续沿袭诺基亚之类的抗摔、结实,待机好几天不带“血红”的手机优良传统。

但就是这么任性。苹果做出了世界上最棒的手机操作系统并配以最棒的手机硬件,虽然也有不少缺点,但iPhone惊艳了世界,也引领了全球的审美。苹果的IOS不断迭代更新,尤其在从6.0到7.0 的这一版中,他们大胆采用了扁平化设计。起初,这让苹果的老用户们十分不习惯,分分抱怨新系统丑。慢慢的,整个设计界都扁平化、极简化了。这就是引领和妥协之间的最典型案例。

一个产品如此,一项政策的方向依旧是这样。在对文艺作品的定位和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第一人称的责任感去干预他,还是以第三人称的观众角度来顺应他?中国的文艺作品分级制度势在必行,其中把自己放在什么角色上是最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也绝不是几个人坐在屋里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需要开放讨论,需要专家学者的声音,也需要最广大受众的意见。

记得曾经记者采访相关官员,关于电影分级制度的看法,该官员说:“因为不好管理,所以不进行分级制度。”看到这样的逻辑,就好像在说“因为我懒,所以我不吃饭”一样让人啼笑皆非。这些事并不难做,也不是没有前人做好示范。当我们呼吁尽快建立分级制度时,我们更渴望的是多元的文化市场,自由独立的精神碰撞。分级制度不该变成类似于《海斯法典》般抗争姿态的另一种写法,它应给我们带来新的繁荣。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分级制度,文艺作品,价值观建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反家暴细分家暴类型 专家称只回复“哦”算家暴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明星素颜证件照:刘晓庆如蜡像 宋茜满脸麻子

安徽男子冒充画家性侵25名女子被执行死刑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