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评论>>原创评论>> 正文

从“十大政策评选”读懂改革逻辑

——2014政策解读之经济与改革篇

2014-12-12 06:43:49|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这一年的改革贯彻了中央的总体思想: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才是最稳妥的改革路径。

“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2014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与你我息息相关的各种政策。这几天,一项“国务院2014年十大政策”的评选正在中国政府网展开,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该评选共捋选了30项政策,不管最后评出的是哪十项,我们都可以从中读出改革不忘惠民生的拳拳深意。

2014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逼近决策层的心理底线,但各项改革仍能得到推进——这30项政策的出台就是明证——足以说明当前经济形势虽然堪忧,但“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已经成为各界共识。

改革最怕引起社会不稳、民心动荡,没有稳定的环境,改革难以持续。当前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硬骨头”,都不是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这个过程中,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兜底,后院起火的话,改革或将半途而废。就像王安石变法,政策看上去很美,但施行中付出的成本,转嫁给了普通百姓,导致全国上下,一片鼎沸,其结果是变法失败。

如今,欧洲一些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其原因就是“改革需要付出代价”与“改革不能让我们付出代价”形成严重对立,从而导致改革推不动,民怨四起,罢工不断。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我们再看这30项政策,其中简政放权、给企业减负、培育市场力量、加快发展服务业等相关政策占了15项。而就业、户籍、医疗、教育、养老、治污等最广大民众最关心的政策,有15项,占了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这一年的改革贯彻了中央的总体思想: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才是最稳妥的改革路径。

经济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会只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群体相关。比如压减钢铁产能。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能想的法子都想了,无论是发展非钢产业,还是“走出去”,都没能让行业走出“寒冬”。“砸钢”,成为必然选择。而“砸钢”,也意味着“砸饭碗”。仅河北唐山一地,就要有10万人的就业受到影响,放眼全国,影响更是深远。

调整结构、转型升级,都知道是改革的必然路径,但是这么多人的就业如果不能得到稳妥安排,就会影响改革措施的落实。这方面,我们有历史经验。世纪之交,我国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东北不少企业的职工下岗,迫于生计,工人上街堵路。沈阳铁西区被一些人称为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北二马路被称为亏损一条街,建设大路被称为堵路领钱的“建设银行”。就在那时,政府出台一系列托底政策,社保制度就是在那时得到强化和完善的。唯此,国企改革三年攻坚任务才得以基本完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确积累了不少问题,到今天爆发出来,增添了不少困扰。但同样,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宏观调控的手段愈加丰富,改革的回旋余地日益扩增。因此,在“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我们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托底,得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所以,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评选,我预测将来出炉的十大政策应该是经济改革和民生保障各占一半。至于具体的结果怎样,就看网民们如何给力了!

(熊建,人民日报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十大政策 2014 改革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太原市委组织部长被查 曾“失踪”14天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昆明“蟒蛇少年”与25条蛇同居10年(组图)

刘铁男案今宣判 其情妇遭生命威胁后举报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