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6 13:59:18|来源:中国青年网|字号:
摘要:揣着一肚子心事去做催眠,恐怕只是“短暂疗法”,苦恼依然伴随左右。 |
2014年徐峥、莫文蔚主演的电影《催眠大师》热映,历来披着神秘面纱的催眠术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厦门,同样有类似的催眠师。记者连日来就走访了厦门的催眠市场,发现催眠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和富人的追捧,催眠师的最高时薪可达2000元。(12月15日 《海峡导报》)
毋庸置疑,如今的社会压力确实越来越大,令人感到焦躁不安。严重者甚至会精神抑郁。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社会大环境具有关系,也与当前每个人的自我追求相关联。快节奏的社会中,个人的需求较多,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对于物质生活的向往,都引发了不同的心理焦虑。
其实,通过催眠术,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从而实现自我调适,也是不错的方式。毕竟,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在忙忙碌碌,根本无暇去休息一下,释放一下。日积月累之后,个人的神经紧绷,缺乏释放的渠道和途径,必然会影响到心理和身体的健康。但是,催眠并不是万能药方,修复个人的心理焦虑,并不是催眠术就能解决的。
应该说,催眠术的使用,不过是瞬间调适,并不具有长期性。作为催眠师,不过是对患有心理焦虑之人,采取的心理慰藉方式,让他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忘记烦恼,舒缓下紧张的神经。那么,催眠术一旦失效,心理焦虑者又将回到现实中,大量的烦心事、闹心事又将涌入脑海,焦虑感必然再次产生。
事实上,一时的放松,无法真正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对于催眠术,不妨抱着一种理智的心态,不要过于迷信其背后的功效。苦恼与烦心,本就是生活中的一种作料,酸甜苦辣咸必不可少。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烦恼,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去认识,如何去看待。如果,摆正自己的心态,对于烦恼能够真正看得开、放得下,就不会非要依赖催眠术来释放压力了。
根本上来看,生活不如意事有十之八九,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如何。假如,揣着一肚子心事去做催眠,恐怕只是“短暂疗法”,苦恼依然伴随左右。然而,如果能够乐观、开朗,让自己的心情走出阴霾,即便不依赖催眠术,照样可以享受到幸福的生活。(刘建国)
催眠术 焦虑感 心理慰藉 海峡导报 催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