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0 10:29:57|来源:环球网|字号: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12月18日文章,原题:中资企业正在非洲改弦易张? 在非洲,中资企业正采取新的投资措施。倘若这些变化普及开来,将促进中国对非洲发展的正面影响,并改善中资企业在非洲人心中的形象。
上个月在中国开展的对话表明,人们越发认为中国将低息商业贷款提供给非洲政府以发展基础设施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因为这些贷款被用于支付中国劳动力的薪酬、购买中国商品及服务,并最终通过转让石油、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等方式偿还中国。
如今在政府支持下,中国国企开始另辟蹊径,为其项目寻求市场化的融资途径,且有可能包括西方的私募基金和其他融资来源。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宣布成立20亿美元的联合融资基金,就是北京这种新思维的例证。
中国官员还认识到有必要更积极参与其非洲投资所在地的社区事务。尽管对许多中资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仍是新鲜概念,但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去年的报告已开始重视该问题。该报告称,中石油在非洲雇用多达1.76万当地人,本地化率高达82%。
华坚鞋业决定到埃塞俄比亚建厂也反映出中国对非洲的新思维。据预测,劳动力成本上涨将迫使中国“出口”800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而且中国制造商和非洲政府均深知许多此类工作岗位将被转移至非洲大陆。华坚鞋业已招用3500名埃塞俄比亚工人,并在去年生产200万双可出口至美国的鞋。
中资企业已更深切地体会到投资非洲市场的风险和复杂。多项大交易遇挫使他们发现,单纯依赖政府间关系并不足以确保在非商业的成功。实际上,从中国工人在非洲多国遭绑架来看,中国在非公民与其他外国人正面临类似危险。
虽然某些在非中资企业已意识到有必要实施新的商业模式,但仍存在各种问题。为在非洲取得长期商业成就,这些企业需要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投资当地及其民众,遵守法律并保持透明的商业程序。北京的一些人士已认识到这些现实,因此有可能将进一步提高中非交往的正面影响。(作者威特尼·施奈德曼,丁雨晴译)
中资企业 非洲开发银行 美媒 出口 非洲大陆 私募基金 华坚 融资途径 企业社会责任 政府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