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7:35:00|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泰国总理巴育今天应邀访华,几天前《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将促使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迈入新的阶段,有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进程。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泰两国就已对铁路合作达成共识,并形成了“大米换高铁”的合作构想。但是,由于泰国国内政治动荡,英拉政府倒台,使得中泰铁路合作被迫搁置,直到巴育政府上台后,铁路合作项目才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中泰铁路合作在过去的两年里历经波折,峰回路转之间,“不变”的是两国高层对于地区间互联互通有利于中泰协同发展的战略共识,“变”的则是泰国方面开始走出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弱政府窘境,有望摆脱在选举民主体制下陷入长期动荡的国内政局。
对于泰国社会精英而言,尽管各派力量存在深刻的利益分歧与严重的理念冲突,但在对华战略合作与地区互联互通方面,却存在着广泛战略共识。泰国军方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派系的英拉政府,但在巴育政府上台后,却并未因中泰铁路合作是英拉政府的倡议就将之束之高阁,而是在第一时间重启了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并为此采取了最积极的立场和最诚挚的态度。究其原因,就在于巴育政府深刻意识到,泰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唯有依托地区间的互联互通,深化对华经贸合作,推动跨国资源整合,方能有效促成社会经济的增量改革,进而化解目前存量改革引发的社会阶层冲突。
照搬西方的选举民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撕裂了泰国的社会共同体意识,使得各派力量形成了非此即彼和“为反对而反对”的政治偏执,严重制约国家改革与发展进程。相较于过去8年在“反他信”与“挺他信”政治对立框架下上台执政的历届政府,巴育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更加重视长远的国家发展利益,并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为例,巴育政府从再次将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到内阁批准运输部预案,再到国家立法议会批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草案,最后到中泰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前后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从而有效避免了选举民主体制下派系的、缺乏稳定性的决策导向,以及在利益冲突影响下相互掣肘、彼此拆台的政府低效甚至无效窘境。
得益于中泰两国政府间的高度战略互信,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很可能成为互联互通建设的政府间合作典范。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化水平有限,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病,因此在战略层面的项目合作中,采取政府间直接合作,而不是简单照搬西方市场化运作,迷信国际招投标程序,将有助于获得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正如巴育所言,“采用政府对政府的模式进行,意味着将不由企业经手,不存在腐败,更不是为一己私利,完成建设后对国家经济发展最有利。”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参与各方在互信互利互惠基础上,积极创新合作方式,从而为沿途各国提供切实可行的共同发展模式。就此而言,中泰铁路合作或将承担起“探路者”的发展重任。▲(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博士、副研究员)
铁路,共同体意识,互联互通,不变,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