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6:59: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中方基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雪中送炭”,确实有助于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打造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
近来,俄罗斯经济在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的背景下遭遇“寒冬”,卢布汇率持续下跌,市场出现恐慌情绪。在西方媒体纷纷唱衰俄罗斯的时候,中国却在多个场合表明对俄罗斯走出困境的信心,并且强调中国会向困境中的俄罗斯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中国对俄罗斯的“帮助”,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不受西方大国所左右,在各种国际场合给俄罗斯领导人以“高规格”的礼遇;扩大与俄罗斯在金融、能源、交通、加工、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增加货币互换的规模与投资的数量。虽然政治“理解”与经济投入是两国关系发展合乎逻辑的结果,但这恰恰就是俄罗斯当前最需要的。当然俄罗斯要走出危机,主要看国内的经济结构转型能否顺利完成,看俄政府能否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中方基于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雪中送炭”,确实有助于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打造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伙伴关系的基础是充分的战略互信。乌克兰危机以后,俄罗斯及其领导人普京在国际上被彻底“妖魔化”,西方试图用政治孤立和经济打压迫使俄“就范”,接受冷战后“西倾”的地缘政治安排。中国不仅没有参与对俄罗斯的“围堵”,而且积极敦促冲突各方放弃武力对抗,主张用政治方式和平解决危机,既要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独立,也要考虑到危机产生的历史经纬。中方的建设性立场表明,两国关系不受国际局势变化所左右,能够经得起任何风雨的考验。
伙伴关系的支撑是互利的经济往来。今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多次会晤,双方在能源领域签下数笔千亿美元大单,在天然气管线的建设上达成一致,俄罗斯取消了一些领域对中方投资的限制。正是因为双方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也付出了多年的努力,才有了诸多“水到渠成”的硕果。外部环境的变化起到了一种“催生”的作用,但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还是在于将互利互惠作为两国密切贸易投资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双方在产业结构上各有优势,合作时能够照顾到具体的需求。
伙伴关系的延伸是良好的多边平台。中俄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是在双边层面,还在更加广阔的地区和国际层面开展多边合作。两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同为上海合作组织、20国集团、金砖国家、APEC、亚信会议等多边机制的重要成员,共同倡导新型安全观、新型文明观,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中俄两国对很多地区和国际问题看法一致或接近,能够及时就紧迫的安全挑战和热点问题进行高层沟通。
伙伴关系的精髓是平等的合作原则。两国的关系是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交往的过程没有主次之分,合作是全方位、多元的。因此,中国对俄罗斯“施以援手”首先是基于俄国内发展的需要,基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恶化双方“同舟共济”的需要。这种“帮助”不是西方所臆测的要成立军事政治集团,也不希望加剧国际对抗。双方放下历史包袱,坦诚相见,需求共赢,要成为彼此“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朋友”,树立大国之间合作的典范。
(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