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与六国于本月达成全面核协议,堪称石破天惊。尤其美国与伊朗互动,更值得各方关注。
从奥巴马中东战略的发展轨迹看,伊核协议签署其实并不意外。近些年,由于美国在中东深陷战争泥潭、遭遇金融危机,美国谋求全球霸权力不从心。2012年初,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这意味着,美国已不可能在中东应付伊朗的同时,又在亚太加大应对中国力度。权衡利弊,美国开始在中东收缩战线,如降低反恐调门、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通过“化武换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这其中,同伊朗缓和关系是最重要一环。美国日趋认识到,要想摆脱中东困境,关键是调整对伊朗政策,而解决伊核问题则是调整对伊政策的“总钥匙”。因此,奥巴马一上台,就给伊朗领导人写信祝贺新年,积极接触伊高层。2013年相对温和的鲁哈尼上台后,顶着国内强硬派压力同美国谈判,这让奥巴马更觉得“机不可失”。为达成核协议,美国国务卿克里几乎常年在欧洲和中东穿梭。这次与伊朗达成核协议,是美国在中东收缩政策的延续。
至少从目前,伊核协议是奥巴马外交的一大胜利。这可以从几方面理解。首先,在相当长时期内消除了伊朗发展核武的危险。防止中东出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一直是美国的重要目标之一。为遏制伊朗核计划,小布什政府无所不用其极,但伊朗软硬不吃,始终不见收效。反倒是奥巴马上台后,最终通过“解除制裁”这一低成本武器,换取伊朗15年内不制造核武的承诺。按照奥巴马所说,签署核协议后,“伊朗发展核武的所有路径和方法都被切断,美国和世界变得更加安全”。
其次,美伊关系出现明显松动。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与伊朗关系长期敌对。但在当前美国急于从中东战略收缩背景下,美伊敌对极大牵制美国战略精力和资源。2013年以来,美国借助核谈判这一话题,先后实现了两国总统直接通话、外长会晤机制化。据传两国外长曾在阿曼秘谈达成核协议后恢复外交事宜。2015年7月14日,双方达成全面核协议后,意味着美伊某种程度上达成了“政治谅解”,两国关系由完全敌对转为“敌对+接触”。半岛电视台等中东媒体均认为,核协议达成反映美伊新变化,有可能催生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奥巴马也认为,这项协议是“提供一个朝着新方向迈进的机会。”签署核协议后,伊朗国家电视台对奥巴马的相关讲话进行了全程直播。
第三,重塑美国的外交政策理念。小布什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单边主义、黩武主义倾向明显。“反恐战争”和“中东民主改造”就是这种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理念的产物。而这次签署的伊核协议,是“美国数十年都未取得的成果。”而且,这一成果是奥巴马通过外交手段,而不是战争手段获得的。因此,伊核协议的签署以及与古巴关系正常化,都将是奥巴马任期内标志性遗产,其影响将延伸至下届政府。
此外,美国与伊朗缓和关系,也为其更好打击“伊斯兰国”提供了新选择。2014年“伊斯兰国”兴起以来,对美国中东利益威胁日增,但美国为防再陷中东泥潭,始终不肯出动地面部队,而其地区盟友(如沙特、土耳其、埃及等)在反恐中“出工不出力”。而这次美国与伊朗达成核协议,无疑有可能发挥伊朗在反恐中的“正能量”,使自己从容从中东脱身。据报道,在这次核协议达成前,奥巴马曾暗中给哈梅内伊写信,希望伊配合核谈,共同应对“伊斯兰国”。
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其最终目的不是要离开中东,而是想恢复到过去的均势战略轨道,在低投入甚至不投入背景下,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低成本地运营中东战略,维护地区主导权。
然而,美国这一如愿算盘能否如愿仍存在很大疑问。我们知道,美国在中东拥有多重战略目标,如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防止地区大国崛起、保卫以色列安全、中东石油稳定供应等。当前美伊签署核协议,固然使美国暂时消除了伊朗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险,但解除制裁客观上又造成伊朗地区影响力壮大,由此又与美国“防止地区大国崛起”的既定战略出现冲突。而且,越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问题将变得越发突出。
可以说,奥巴马与伊朗签署核协议实际是一场“外交赌博”,最终是输是赢,可能要过若干年才能见分晓。
(田文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