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还原中美两国第一夫人成长史

2015-09-29 08:50:48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她们,一个是“中国牡丹”,一个是“美国玫瑰”。即使在成为“第一夫人”之前,彭丽媛和米歇尔也是当之无愧的女性榜样。一个是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被外媒称为“一代歌后”,一个则被视为对“美国梦的最好诠释”。

  头发向后高高挽起,简洁大气的深色风衣,颈间缀以蓝色丝巾,避开奢侈品牌,拎平价手提包,总是向其他夫人们赠送“百雀羚”和“阮仕珍珠”。

  蓬松而夹带着几缕波浪卷的波波头,干净的妆容,一袭深粉色的丝质印花无袖礼服,以及“雕塑般的肱二头肌”。
  她们,一个是“中国牡丹”,一个是“美国玫瑰”。无论有没有“第一夫人”的头衔,彭丽媛和米歇尔都分别在两个国度,经历着同样的时间,属于她们的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直到今天。
  60年代:牛车与小阁楼
  1962年11月20日,山东省郓城县东南20多里的黄堆集乡彭庄村,彭龙坤的家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取名“丽媛”。彭龙坤,曾是村里少有的高中生,早年当过村夜校的校长,专门负责扫盲工作。他“文革”前调到县剧团工作,后来又调到文化馆工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夫妇俩三四十元的月工资,没法松弛一直紧紧巴巴的日子。当妈妈随团到乡下去演出时,彭丽媛也跟着坐上县剧团的牛车“四处漂泊”,饥一顿饱一顿的同时,5、6岁的她也享受着登台唱歌的乐趣。

  图:童年时期、少女时期的彭丽媛

  当彭丽媛白天乘着牛车一路颠簸在乡间的时候,大洋彼岸的芝加哥南部贫民区,水管工一家正在度过他们的晚间时光。和哥哥一起看电视的小姑娘米歇尔,出生并成长在只有一间“卧室”的房子里。这间“卧室”也只是将原有的客厅一隔两半的产物。

  图:童年时期的米歇尔

  米歇尔的父亲弗雷泽罗宾逊是一位水管工,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母亲玛丽安罗宾逊重视子女教育,米歇尔和哥哥每晚只被允许看一个小时的电视,看完电视,他们就要回到小阁楼上,在那儿进入梦乡。兄妹俩的童年主要在读书、下国际象棋中度过。
  “我”的读书时代:凌晨四点半与《赶牛山》
  一片漆黑之中,灯光无比突然又无比准时地从黑暗里挣脱出来。凌晨四点半,有人开了灯。在芝加哥顶尖的惠特尼·扬高中,她是个“霸道”的学生,可以直接从第一年班跳级到第三年班,并且在4年里,一直“霸占”着校内成绩最优等学生的位置。

  图:青年时期的米歇尔

  每天凌晨四点半,米歇尔会准时亮起灯光,起床。因为学校离家很远,要坐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公交车上学,早起只是能够为了多学点东西。“我会记起我妈妈一直告诉我的话——她说,良好的教育是谁都无法从你身上拿走的东西”。

  图:米歇尔的毕业照

  很快,就不再是一所高中要以她为骄傲了,1981年,米歇尔升入普林斯顿大学,主修社会学、辅修非洲裔美国人研究,1985年以一级荣誉毕业,1988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律博士学位。多年以后,一本杜撰的励志读物《哈佛凌晨四点半》在中国卖的不亦乐乎。只不过书的内容有虚假成分,而米歇尔的凌晨四点半是她多年不变的习惯。直到婚后,她也仍然保持这一习惯,只是由读书改成了跑步健身、打扫卫生和准备早餐。
  一半是黑夜,一半是黄昏。太平洋一侧,凌晨四点半的灯光亮起,这边的山东是下午五六点的光景。17岁的彭丽媛唱着“年年是都有着三月三么来哟 妹妹二人么赶来牛山哎哎哟”。
  这是1979年,王音璇老师(我国早期的女高音歌唱家,因演唱《苦菜花》、《红日》、《我的家乡沂蒙山》等歌曲而广为人知)带着她,到山东淄博参加全省民歌会演,一曲《赶牛山》引起了轰动。第二年,王教授带着彭丽媛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会演。这是她第一次到北京,然而京城被她演唱的《清蓝蓝的河》、《微山湖荡起采莲船》和《包楞调》等民歌所震撼。有人称她为牡丹之乡菏泽来的“牡丹仙子”,有人则将她比喻为带着泥土芳香的“山谷幽兰”。

分享到                            热门评论             舞了豪疯             09月24日 20:00:43

  最美丽最华丽的词藻来形容我们的国母都不为过…雍容华贵,典雅大方…

(来源:腾讯新闻

责编:栾雨石

关键词:第一夫人,彭丽媛,米歇尔,中美两国,卧室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