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中美关系进入重大调整期

——“中美关系再思考”系列解读之三

2018-05-10 14:11:2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当前中美关系的核心纠结,一在“一个中国”,二在双边经贸,这两个问题,恰恰也是“中国梦”的要旨。

pbu783947_03.jpg

(资料图)

2012年12月7日,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其五年一度的旗舰报告《2030年代全球趋势:可替代的各种世界》,展望了在未来20-30年期间国际格局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份报告通过对经济、金融、科技与军事的全面评估,预言在本世纪2030-2039年的三十年代,中国将作为新的超级大国全面崛起,从而与美国平起平坐。

这份报告甫一问世,便引起世人注目。在美国方面,白宫的最高情报咨询机构居然判断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只剩下近二十年,这一预测为美国各界精英难以接受。在中国方面,恐怕有些怀疑论者要指责华盛顿统治者以阴暗心理制造新版“中国威胁论”,不仅以此为抑制中国崛起提供口实,而且为动员国内的民族主义制造舆论。

上述报告发表已有五年,去年已被更新版的五年一度并继续展望未来20-30年的预测报告所接替。如果说当年的报告还属预警,然而现在读来不免感觉那些判断已经落伍。中国将不是最早于2030年、最晚于2039年赶上美国,而将有所提前。中方于2015年发表的《中国制造2025》报告表明,中国决意至2025年时,在十大战略制造领域领先世界。中共十九大报告讲得更是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早就走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时刻,而进化到为改善世界治理而参加国际制度领域的顶层设计。在过去的五年,中国为世界发展不断建章立制,从推动地区乃至世界层面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为亚洲基建创办新的国际金融机构,再为形塑亚洲地区相互信任与共同安全机制而身体力行。

与此同时,中国的科学技术以及国防能力有了显著的腾飞,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实验室”的转型不断提速,“中国制造”日益升级为“中国智造”。在清洁能源方面,中国已部分后来居上。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技术已局部领先世界。在先进互联网等层面,中国已为世界提供技术标准进行准备。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为不费一枪一弹结束冷战感到骄傲,美国当时的学术新锐还曾借此宣扬过“历史的终结”,现在看看则苗头不对。尽管美国在一部分领域还在崛起,但与新兴经济体相比,美国崛起的相对速度实在太慢。以国内生产总值来算,2000年的美国接近当时中国的10倍。但在此后的17年中,不算美元贬值,美国仅仅增长90%,而同期中国增长超过1100%,即中国的增长速度是美国同期的十倍以上,以致去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美国同期的三分之二。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所发生的巨变,让这个国家迈入了新时代。同样用中国十九大的论述,(中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所有这些,对信奉“山巅之城”的美利坚民族带来了极大挑战。这种挑战,不是由于中国对外动武,而恰恰是谨慎用武。从1988年以来的三十年里,中国没有卷入到任何外战,对外没有射出一颗子弹,这期间美国对伊拉克非法动武,严重损害国力。对于崛起而对外不动武的国家,美国不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还在于中国拓展了经济手段,在采纳市场经济的同时仍然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期间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危机频发,这让“历史的终结”论者无疑十分沮丧。

当前中美关系的核心纠结,一在“一个中国”,二在双边经贸。这两个问题,恰恰也是“中国梦”的要旨,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首要。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通过对外经济合作包括进出口实现国富;中国只有实现国家的完整统一才能通往民族复兴,那么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就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目前阶段中美关系的重大调整,相应就成为双方在这两个方面的博弈。在台湾问题上,当前的美国行政当局对一中原则大打折扣,不仅允许通过“与台湾交往法案”,还听凭国会运作让美台军舰互访,自身也在酝酿让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以保卫美驻台代表处名义登陆台湾。在中国民航总局发函要求包括美国一些民用航空公司在内的外国航企遵守一中原则之后,白宫居然表示要“捍卫美国公司和人民有同政府不同立场的自由”。

如何处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日益尖锐的矛盾,极其考验两国的智慧。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继续采取有损中国核心利益的做法,势必迫使中国方面加大反“台独”、反干预的包括政治和军事等全方位的投入。一般估计,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所采取的威慑目的,是为了这一地区的稳定与避战。但在中国大陆已经崛起为世界核心国家的当代,美国的威慑可能恰恰促使中国加速现代化进程,以比美国《2030年代世界趋势》报告所预计更早的时间,以更有竞争性的国力,对美国实施更为有效地对称威慑,并更早地实现与台湾的一体化进程。

在经贸领域,美国方面在与中国改革开放合作四十年后,这也包括特朗普在担任总统前以其名义所开设的公司与中国所开展的几十年合作之后,突然发现这些合作对美国“不太公平”。特朗普当局认为,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其制造业的大量外包,都是由于全球化中内含的不公平,而中国恰恰通过全球化合作大获其利,所以特朗普总统在执政期旨在兑现竞选诺言,“买美国货,雇美国人”。

特朗普政府确实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多面性,各国卷入全球化程度不一,其利弊盈亏也各不相同。但是,就中美经贸往来而言,事实比他与一些阁僚所看到的远为复杂。中国对美出口的相当部分来自美国和外方投资,其获利主要为投资与合伙方取得,中国所得主要为就业与技术输入所获得的借鉴机会。在全球化时代,即使美资不来中国,其他外资还是会来。即使美资撤离中国,它也基本不会回国,而将在美国海外寻找其他投资去向。而过去与现在美资涌入中国,无非是发现中国吸引外资的比较竞争力较大。

因此,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有着内在的合理性,表面的不平衡反映了本质上的平衡,片面追求账面的平衡只会造成美国经济更大的不平衡。当然这不是说,在中国已经更为发展的现在,人们有理由对每年三千多亿美元的账面失衡心安理得。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再平衡:包括根据需求与能力扩大从美国的进口,扩大对美国投资来寻求新的盈利途径,同时给美国创造就业与出口的机会,扩大中美人文教育旅游合作,增进美国服务业与其他优势产业对中国的准入等等。在这些领域,中国正在更加开放国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四月的博鳌论坛上,就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际合作,向世界做出了最新宣示,表示中国在未来将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包括汽车关税,并加速开放中国的金融业,不谋求扩大中国的外贸顺差,将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积极主张,有助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有助于平衡中国与世界的共同进步,更有助于缓和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

特朗普方面靠许诺给美国人民扩大就业而上台,执政期间努力试图兑现诺言,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尊重的。去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三度晤面,先后就实施扩大进口的“百日行动计划”并延长到“一年行动计划”,以及在去年特朗普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双方达成中国在未来对美国投资与进口2500多亿美元的意向。这些意向需要落地,让美国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近期美国行政部门为了扩大对华出口而急火攻心,失了方寸,犯了欲速则不达的毛病。特朗普方面不懂得是,中美数千亿美元的贸易不平衡只是表象,这一现象是由中美制造业成本和双方消费之需求与能力的差异所造成,本身有一定合理性。美方失去耐性地给中方下指标、定限期,无助双方平等协商,只会浪费沟通机会。可以想象,中美双方都不愿将一个本来还属正常的贸易争端,升级成共同受损的贸易战。近日中美两国经贸官员的初次磋商为双方有限弥合了分歧,两国还需继续艰苦努力,通过进一步接触,来逐渐缩小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争取达成全面合作的双赢方案。

中美相互尊重,相互关照,相互调试并接受彼此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乃是理顺双方关系重大调整的正确之道。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推荐阅读:

倪峰:警惕美国特色“举国体制”的形成

叶海林:“印太”概念下的中美关系


责编:李鹏宇、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