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德媒:中国经济“硬着陆”并未出现

2013年09月16日07:40|来源:参考消息网|字号:

摘要:在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有时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现在,经济增长动力减弱:2012年经济增长7.7%,为1999年来的最低增幅。

资料图:上海张华浜集装箱码头俯瞰。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资料图:上海张华浜集装箱码头俯瞰。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参考消息网9月15日报道 德国《商报》9月13日刊登题为《硬着陆并未出现》一文,作者为德国汉高集团董事长卡斯珀·罗尔施泰德。文章说,在过去20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有时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现在,经济增长动力减弱:2012年经济增长7.7%,为1999年来的最低增幅。人们因此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终结了吗?

  不是这样的。文章指出,有关“中国硬着陆”的说法言过其实。

  中国在过去半年里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人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有13亿人口和数千年历史的国家不总是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解释。想要相互理解,就应该对话,而不仅仅是谈论对方。

  文章称,谈及中国的“危机”时,人们往往会提出如下因素:国家压低人民币币值过久,同时又提供了太多货币;而这又导致投资不当,工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过热。根据这种“危机论”,中国不再能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因为西方顾客的需求减少了;此外,还有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挑战、环境破坏、贪污腐败和民主方面的不足。

  文章指出,关键问题是:中国的市场能否发展出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增强竞争并长期维持经济稳定增长?国企和银行业究竟有没有能力在更自由的竞争环境中存活下去,能不能承受更高的利率水平?中国能否成功从国家投资政策推动的经济增长过渡到由服务业和私人消费支撑的经济增长?

  文章说,人们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中国在过去20年里实现了怎样的飞跃,以何等规模改善了数亿人的生活条件。这个国家正处在步入下一发展阶段的过渡期。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比从前减缓,但这不单有中国自己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欧洲的需求减弱。

  此外,文章认为,经济增长放缓绝对也是有意为之。中国的新政府由此表明了推进经济改革的意愿;人们在反思过去那种咄咄逼人的经济增长方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必须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从而为数百万求职者提供工作,并由此避免社会呈现紧张状态。但在今天,这样的增长率不再是必要的。因为求职者的数量正逐渐减少,同时结构转变正在展开——方向是加强创新、私人消费和服务业。

  中国领导人认为这一发展趋势在将来具有特殊意义。城镇化和国内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最近,在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的推动下,零售额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

  文章指出,而在消费领域之外,工业也在继续增长。中国对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来说变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中国已经是全球头号机械制造国——产量是美国的两倍多。汽车业也繁荣兴旺。2012年,轿车和皮卡销量超过中国的只有美国。

  中国刚刚有半数民众居住在城市。在今后几十年里,城镇化还将推进。到2025年,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将增加到220多个。而届时在欧洲具有这种规模的城市只会有35个。

  因此,文章表示,对效率更高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需求会增加。这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经济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鉴于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在中国越发受到重视。毋庸置疑,中国在今后20年面临巨大挑战——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上。但这是经济增长的代价,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整体而言仍将显著超过全球经济增长。

  文章说,如果说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有什么问题,那么问题其实来自欧洲。这里的根本性风险远未被清除。就此而言,欧洲人在对中国指手画脚和唱衰亚洲市场之前,应该先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而在中国和亚洲,未来才刚刚开始。

【相关新闻】

路透社:中国经济转型将再次震撼世界

  外媒称,对美国紧缩货币政策的担心已经消退了很长时间,现在一个更深刻的问题仍困扰着全球决策者:如何面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二阶段。

  路透社9月11日报道指出,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工业化,震动了世界。在满足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的过程中,大宗商品生产国出现了经济繁荣。上个十年增长最快的十大经济体中有六个在非洲。大量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夺走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就业机会,但也帮助抑制了通货膨胀,第一次使数千万人能负担得起大量消费品。

  报道认为,中国第二阶段的发展将同样产生巨大影响。消费将从投资手中接过增长的指挥棒。服务业作为经济的一部分将迅速增长,而工业将收缩。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大宗商品密集型大规模生产将让位给更绿色和清洁的生产方式。由受过更好教育、效率更高的劳动力利用新技术增加的价值将更多地留在中国而不是流向跨国公司。

  不管怎样,这是计划。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员李健说,今后二三十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最有力的引擎,但是不会再仅仅加工进口的原材料和供再次出口的部件。他说:“中国已经意识到不能再盲目地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作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所以中国的需求会更加平衡。”

  报道称,中国新任领导人将在11月份的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改革蓝图。冲破既得利益集团对新经济模式的反对将是对新任领导人的严峻考验。中国的改革也将对全球经济构成许多挑战。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菲利普·谢莱肯斯说,北京正在实行的改革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随着中国的改变,整个世界也将改变。

  报道指出,总的说来,出口大宗商品的发展中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将大于富国。当然,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应该会促进大宗商品进口国的增长并降低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

  铁矿石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吸收中国需求减少带来的供应过剩,今后几年铁矿石的价格可能会下降,据估计,到2015年价格会下降一半。

(责编:张婷)

分享到:

经济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东莞理工城市学院要求新生签“生死状”

3D《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魅惑剧照曝光(高清)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娄烦国土局职工被举报开矿 五年后升任所长

老人摔伤致死 “意外事件”折射养老问题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