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学习小组 >

【学习小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⑦

海外网 2023-09-11 18:01:32

对领导干部来说,依靠学习提高能力素质,这就是“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的道理所在。

——习近平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22年3月1日)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271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典出《荀子·大略》,意思是说,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读书学习。

仕与学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命题。《左传》记载,在一次人事任命会议上,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讲“学而后入政”,即要先学习再从政,得到在座同僚的高度认可。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精英已形成共识:要做官必先学习。

周朝大夫原伯鲁因家族荫庇当了官,自己不喜欢学习,还公然宣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鲁国大夫闵子马听闻后感慨:“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后来,原氏子孙参与子朝之乱被诛杀,原氏一族果然败亡。

这些正面的经验、反面的教训,在史家的再三警示、士人的反复咏叹里,逐渐融入中国古人的血液,“仕者必为学”也成为整个士大夫阶层的信条。于是,中国古代的官员们颇以“好学”为美德,史书里政治家们“劝学”的故事俯拾皆是。

三国时,孙权认为吕蒙能担大任,便劝他多读书,吕蒙以军务繁忙为借口想推辞,孙权说你再忙能忙过我吗?我又不是要让你读成学究,只是广泛涉猎,能从前人经验中汲取智慧罢了。吕蒙听从了劝导,后来谈吐、才略让鲁肃都大为震惊,遂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典故。

宋初,宰相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宋太祖常劝他多读书。赵普到了晚年已是手不释卷,办理政事“处决如流”,在历史上留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

清代的曾国藩、罗泽南等人编练湘军,更是把“学”从个人能力提升拓展为一种组织方式。曾国藩不仅要求各级湘军将帅给士兵讲课,他本人每逢大型操演也都要亲自登台讲学,这种模式被赞为“朝出鏖兵,暮归讲道”“上马杀贼,下马读书”,湘军也成为彼时清王朝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仕者必为学”这个优秀传统,被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下来。有学者对比了国共中高层干部的日记,国民党人陈克文的日记到处是喝酒、宴请、牢骚、八卦,共产党人王恩茂日记里出现的则是学习、读书、讨论、培训。“不学将落”,历史再次印证了闵子马的预言。

今天,领导干部们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挑战,工作很忙也很累,但不妨想想孙权对吕蒙说的话。每天哪怕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集少成多、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文/唯真

编辑/东郭

配音/静玄

音频剪辑/安先

海报设计/子棋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学习小组】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⑥

【学习小组】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⑤

【学习小组】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④

【学习小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③

【学习小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总书记的用典智慧②

责编:张荣耀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