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改變中國命運的歷史抉擇【3】

——寫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20周年之際

任仲平

2012年07月10日08:39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七)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大貢獻。
 
1516年,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裝點了無數社會主義信仰者的夢鄉。1848年,《共產黨宣言》吹響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號角。從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一代代人孜孜以求,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認識千差萬別。
 
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挫﹔蘇聯解體,發展中國家普遍陷入反思。西方不少學者認為社會主義走到了盡頭。然而,蘇聯模式的失敗並不代表社會主義的失敗,社會主義理想並未泯滅,社會主義實踐也不曾停止。
 
被外電評為“新版中華體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打破社會主義的傳統經濟模式,進行經濟體制革新,社會主義立足堅實的大地,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讓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再次得以體現。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之下,西方世界開始了“為資本主義會診”的反思,“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的聲音再次響起,“北京共識”重新激活了人們對於不同發展模式、不同社會制度的想象。全球1/5人口正在履踐的這場變革,深化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社會主義有了全新的視野。
 
這不僅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抒寫的重要啟示:任何制度都應在不同社會土壤、不同歷史條件下經受實踐檢驗。勇於將世界文明潮流與自身發展進步結合起來,善於將現代化規律與本國國情結合起來,社會主義完全可以煥發蓬勃生機。
 
向市場經濟要效益,向社會主義要公平。不斷完善的這一新經濟體制,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邁上新高點,展現了人類社會又一道壯麗景觀。
 
(八)“中國20年來所發生的一切,是任何計劃都計劃不出來的。”有人用這樣的修辭,來評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大地上創造的奇跡。
 
這些“計劃不出來的”的成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絕非“市場經濟一搞就靈”的簡單邏輯所能解釋。在它們的背后,凝聚著立足國情、兼容並蓄的改革發展理念,蘊藏著諸多已經總結和需要進一步總結的深層次規律和經驗——
 
理解兩個“不等式”。中國人從“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的論斷中收獲的,是思想探索的無盡勇氣。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成為20年來人們不斷克服思想障礙的動力源泉。
 
把握兩個“著眼點”。著眼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以“三個有利於”檢驗改革成效,是中國20年市場經濟改革最重要的立足點。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力,釋放出市場主體的無窮能量。
 
堅持“兩手抓”。用好市場配置資源這隻“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宏觀調控這隻“看得見的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顯示出相對於自由市場經濟的巨大優越性。
 
發揮兩個積極性。以財稅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為重點,調整中央地方關系,不斷提高中央的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地方發展的積極性。
 
用好“兩個市場”。走出去,引進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孕育在對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統籌之中。
 
構筑兩個保障體系。構筑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和法律體系,構筑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絡,提升國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
 
防止兩種傾向。堅決排除“左”和右的干擾,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弦易幟的邪路。
 
20年來,正是在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不斷處理好這些兩兩相對的復雜關系的過程中,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中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20年探索孕育的獨特經驗和駕馭能力,讓我們在面對世所罕見的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面對紛繁復雜的矛盾問題、面對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時,有了前所未有的從容和底氣。
 
(九)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時代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20年市場經濟改革,把中國經濟送上了持續增長的快車道,把在現代化道路上艱苦跋涉的中國人推上了一個高峰。然而,居安思危,我們一刻都不曾忘記發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風險隱患﹔喜中有憂,“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
 
經濟總量上去了,發展的質量卻亟待提高,阻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弊端必須加快清除﹔非公經濟蓬勃發展,但制約其發展壯大的制度性障礙並未完全克服,打破行政壟斷、促進公平競爭的呼聲日益高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但經濟調節越位、市場監管缺位、社會管理錯位、公共服務不到位的問題依然存在,政府部門亟須加快自身改革﹔保障制度建設的滯后催生社會焦慮,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成為社會隱患,分配關系的調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當務之急﹔要素市場發育不足,價格信號扭曲,阻礙了資源配置的優化,要素領域的市場化改革需要進一步推進……
 
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越往前走,觸及的矛盾越深,涉及的利益越復雜,遇到的難題也越大。“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找准深化改革開放的突破口,明確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清晰宣示了我們黨對於解決這些難題的戰略抉擇。
 
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深化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的經濟體制改革,推進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線的社會體制改革,堅持以政府職能轉變為主線的行政體制改革,離“到202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隻剩下8年時間,隻有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化改革,才能妥善化解“成長的煩惱”,穿越改革深水區的暗礁和巨浪。
 
(十)1992—2012,市場經濟的種子撒進社會主義的土壤,其成長之茁壯、活力之旺盛、成果之豐碩,超過了所有人們當初的想象。而它在未來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矛盾、問題和風險,同樣非20年前所能具體預見。
 
20年“摸著石頭”一路走來,如果說改革之初,我們面對的是九曲回環的“河”,未來我們要跨越的將是波瀾壯闊的“海”。讓我們牢記歷史的殷殷囑托:“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