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海外輿論

外媒: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因何成功【2】

2012年11月15日10:3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摘要:傳統西方經濟學認為國有企業會阻礙自由的市場經濟,但在中國,它們是整個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促進了市場競爭,又建立了自我監督機制,而且這種機制比來自外部的監督更有效。

民族利益取代個人利益

在中國,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中居核心地位的個人利益被民族利益取代。

這樣做的結果便是,為了維持經濟發展,市場需要在政府的控制下實現一定程度的自由,而經濟發展又被視為衡量個人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主要指標。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如果中國能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這些目標很容易就能實現。由此傳遞出來的深層含義是,個人生活水平提高和國民經濟發展這兩個目標將並駕齊驅。這樣的發展於國有利,於民有益。

在俄羅斯,寡頭政治的泛濫反映出政府的不管不顧,而在美國,政府對銀行頻頻出手相救則體現出貪婪超越了理性。這兩個國家給予我們的教訓或許是,沒有監管,就會無法無天。

而中國模式告訴我們,隻有合理的監管、隻有平衡的體系、隻有把“小康社會”而不是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才能實現成功的發展。(作者邁克·漢納)

影響經濟能力遠勝西方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1月13日文章】題:胡錦濤在過去十年平衡了中國的改革日程

改革開放開始的20多年,中國一直強調的是經濟發展,口號也沒變過,都是效率第一,公平次之。但最近十年發生了社會轉變,現在的觀念是既要效率,也要公平。這的確是一大社會轉變,但與福利國家還相距甚遠。但實際上十年前在日程中沒有的主題現在的確有了。這是領導人進行思考的結果,將社會問題、環境問題、科技問題和軟實力等問題納入日程。

在世界任何地方,一項新公共政策的發展至少需要10年至15年的時間才能見成效。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情況就更復雜了。需要注意的是,整個進程的軸心之一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如果想要改變發展模式,就不能加速,必須減速,因為中國就像是—輛要變換軌道的列車,要變軌就不能用可能會導致脫軌的速度前進。

發展方式的轉變非常復雜,並非容易完成的任務。國內外人士都很清楚,舊的經濟模式已經桔竭,時日無多。要想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中國必須提高增長的質量。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