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兩岸關系在中美戰略猜疑升溫的格局下,已面臨變數復雜化的新挑戰。 |
中評社台北11月16日電?中共十八大一中全會昨日登場,強調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正式寫入中共黨章列為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中共領導當局,將運用經濟發展績效,強化鞏固政治社會基礎,同時,積極發揮其經濟資源影響力,做為布局國際戰略籌碼,尤其是在亞太地區和國際多邊組織與論壇中,主動發揮領導角色與功能。
此外,習近平公開強調寬廣的太平洋,足夠容納中美兩國,未來十年間,中國與美國在國際社會上,將繼續維持“競合關系”,但是,對於美國方面意圖牽制,或延緩中國取得亞太領導地位的相關策略措施,也將保持高度警覺並准備應對能量。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基本上,習近平為鞏固中共政權,達成其國家發展目標,一方面採取強化大陸內部經濟軍事實力的積極作為﹔同時,也在外交策略上,運用“多管齊下”的方式,建立中國在國際社會上負責任大國的地位﹔此外,習近平應對美國重返亞太的措施,是運用“軍事安全與經貿利益並進”的策略,透過軍事安全合作、經貿雙贏格局的安排,採取雙邊和多邊互動架構,逐步展現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與主導地位。
一九七八年底鄧小平提出經濟改革開放時表示,目前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中國應把握戰略機遇期,全力發展經濟﹔不過,鄧小平也同時強調到二○二○年時,中美將出現戰略利益競逐的矛盾,兩國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將升高,必須提防引爆軍事沖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福格爾(Robert W. Fogel)認為,中國從二○○○年時的窮國,正蛻變為二○四○年的超級富國,雖然屆時人均財富仍低於美國,但中國的GDP將佔世界的百分之四十,遠超過美國所佔的百分之十四和歐盟的百分之五﹔《華爾街日報》更進一步指出,這場正在改變世界的經濟戰,中國“國家資本主義”顯然要比美國“自由資本主義”更佔上風,而世界超級大國地位正重新洗牌。
根據中美日戰略圈的主流意見認為,亞太地區已經成為中美戰略競逐的場域﹔雖然雙方都不斷強調要加強軍事交流合作,以共同處理重大的區域性與全球性議題,但是,從近期以來的經貿糾紛、美國拒絕取消對大陸高科技出口管制,以及各項軍事演習對峙跡象顯示,中美之間的戰略競逐矛盾有升溫趨勢,而這也反映出雙方持續互疑。習近平在九月間取消會見希拉裡,即是一種對美國戰略猜疑的表態。
兩岸關系在中美戰略猜疑升溫的格局下,已面臨變數復雜化的新挑戰。首先,美國在亞太地區祭出“戰略再平衡”的“空海一體戰”構想,並積極強化美、日、澳軍事同盟能量,挑明針對中國,而台灣若明確決定納入美國的規畫布局,則兩岸關系是否能夠繼續維持良性互動局面?其次,當中國大陸持續進步,經濟軍事能量增強,國際地位愈來愈高的同時,台灣除了要減少內斗內耗傷害,還要提出因應來自中共與國際新挑戰的對策,否則台灣將可能被邊緣化成為輸家﹔其三,南海地區的島嶼主權爭議將持續延燒,越南針對台灣管轄的太平島,已經擬定奪島計劃,一旦越南對太平島採取軍事行動,大陸和台灣都將會有軍事反應﹔倘若共軍以優勢軍力打敗越南,並順勢佔領太平島,屆時,兩岸關系還能維持良性互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