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海外輿論

印度政治家報:歐洲需要對中國有新的展望【2】

2012年11月16日10:4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摘要:歐洲政界認為中國就是一台壓路機。它不可阻擋,但其作用是壓扁今天的世界,卻又不會創造出任何有用的東西作為替代。

在中國看來,歐洲真正的好處是制衡美國。不過,這需要歐洲大陸團結一致並對抗美國(哪怕只是偶爾為之),但在可預見的未來,這難以做到。反過來,歐洲人夢想著形成一種戰略關系,讓中國成為全球安全格局的促成因素,而這種格局仍然由歐洲人主導,以歐洲為中心。中國無意接受這樣的安排。因此,雙方默認的態度仍然是集中開展貿易,而不是在領導人之間形成更加微妙和具有個人色彩的關系。

2009年被任命為歐洲外交政策負責人后,凱瑟琳·阿什頓首先採取的行動之一就是對歐洲與中國的關系展開研究。研究成果是一份政策文件,裡面滿是陳詞濫調,讀起來就像大學本科生的論文。該文件從此沒有下文,阿什頓后來再也沒有重新開展這項工作。

由於這個緣故,歐洲與中國的對話仍然受到三個在很大程度上毫不相干的議題的困擾:歐洲1989年實施的武器禁運——所有人都認為應該取消禁運,但誰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以及何時下手﹔盡管歐洲和中國歷來採取忽視態度,但“人權對話”接連不斷地惹人憤怒﹔還有要求中國作出無人能夠說清的讓步、以換取歐洲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含糊承諾。

大多數歐洲人對明天的中國並沒有太多期望。作為德國的頂級學術機構之一,貝特爾斯曼基金會最近展開的輿論調查顯示,有82%的德國民眾認為,在維護世界和平與保護環境的問題上,仍將由歐洲而不是中國發揮決定性作用。此外,有三分之二的德國被調查者認為,中國崛起不會促進世界各地財富的更公平分配。或者換句話說,中國崛起或許是不可避免的,但什麼都無法改變。

就連歐洲政界都抱有這種聽天由命的觀點,認為中國就是一台壓路機。它不可阻擋,但其作用是壓扁今天的世界,卻又不會創造出任何有用的東西作為替代。

歐洲人不明白,由於他們無法與中國形成更廣泛的關系,確實會產生長期后果:新領導人上任后,歐洲將不得不與一個迥然不同的中國打交道。(作者新加坡《海峽時報》駐歐洲記者喬納森·埃亞勒)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