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上映幾天了,這部電影令我期待了將近一年。大概是從我看完劉震雲的小說之后,便得知馮小剛的這部電影計劃了。小說看了很久了,內容也基本忘完了,本打算在看電影之前,再看一遍小說的,終究作罷了。 |
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上映幾天了,這部電影令我期待了將近一年。大概是從我看完劉震雲的小說之后,便得知馮小剛的這部電影計劃了。小說看了很久了,內容也基本忘完了,本打算在看電影之前,再看一遍小說的,終究作罷了。
11月29日,電影上映第一天,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趕到老城的萬達電影院。忘了戴眼鏡,隻能模模糊糊的看個大概鏡像。旁邊的女友哭個不停,我則一直強忍著,淚水幾次涌到眼眶,都被我逼了回去。1942離我太遙遠了,1961我還是有點記憶的——爺爺在世的時候,曾和我說起過當時的事。看著電影,我竟想起了1961年代的事情,畢竟都是過去的事,畢竟我都不曾親身經歷,畢竟都是“道聽途說”的。這大概是電影的神奇之處了吧。
馮小剛說他要喚醒這個國家的民族記憶,不少人也這麼說,包括之前的我也這麼想。有些記憶是不該忘的,該銘記,該流傳的。看電影的時候,便有種想傾訴的欲望。只是強壓著,到底還是把它倒逼了回去。不想對電影本身作什麼評價,我不是影評人,功力不夠,也說不出什麼所以然。隻想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強忍、積壓了許久的情感最后化作一股熱淚,奔流而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我的先輩,他們在某個年代受過的苦、遭過的罪……
那個時代理應被記住,然而,由於某些人的別有用心,那個時代早已血肉模糊。若非爺爺生前和我說過一些事,單靠影視、文學,怕我也難有什麼印象。死人的時候多了,何必單單記住那個年代?也許因為我的故鄉就在河南,也許我的爺爺我的老師都跟我講過當年的那些事,也行我還算有點良心,看電影的時候,我還可以哭出來。
只是,我怎麼也忘不了,坐在我后面的一對情侶。很遺憾,但並不意外,他們應該把這部電影當作了賀歲片來看。馮小剛說他要喚醒整個民族的記憶,對此,我表示不抱信心。尤其,對於中國人來說,讓不是那個年代的、不是河南的中國人來關心屬於河南人自己的那段苦難,有誰願意呢?縱然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又有誰會願意回顧那段苦難?更遑論其它省份的其它民族的人了。我反正是不抱任何希望。
我很后悔的是,在爺爺生前沒能多和他聊一聊過去的事。我很后悔自己的自以為是,自己的好為人師。如果我能再多和爺爺聊一聊,多聽他跟我講一講過去的事,或許,我會更有底氣去直視那些苦難。爺爺生前太懦弱了,這是我對他的偏見。倘使我能以一顆平常心來認識爺爺,單憑他能從那個年代活了下來,這本身就是最了不起的偉大了!可惜,我太固執於自己的自以為是了。
所謂民族記憶也多半是個幌子,對於這種提法,我現在是愈發不以為然了。這又是我自大的一個表現吧,沒辦法,我對中國人的麻木已經麻木。民族記憶,中華民族的記憶嗎?中華民族又是哪個民族?你去問問那些藏族、維族等等民族,他們對那段苦難有什麼認識?他們願意去和我的河南老鄉劉震雲一樣,溫故那段1942嗎?他們會嗎?
任何妄想以一部電影或小說來喚醒整個民族記憶的行為都只是個幌子,自欺欺人而已。我隻知道,我的老鄉,我的先輩,我的爺爺,在某個年代遭遇了某種災難。正如劉震雲說的那樣,“我的故鄉河南發生了吃的問題”。至於別的人,你愛怎麼看怎麼看吧!
(注:本文轉載自“子洋--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