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廢-台海時評

加大合作,台灣電影會帶來什麼?

2012年12月04日13:56    來源:新京報        字號:
摘要:未來台片西進不再茫然無依,合拍片條件更優於香港。

  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主委、導演李行12月2日於台北宣布,歷經三年溝通,國家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已頒布《關於加強海峽兩岸電影合作管理的現行辦法》,載明流程、主管機關。未來台片西進不再茫然無依,合拍片條件更優於香港。

  電影局新政中包藏著台灣電影的兩個利好消息。首先是台灣片的認定和引進政策放寬了,台灣本土電影將有更多機會進入廣闊的大陸市場。台灣公司隻要擁有50%的版權,台灣人佔劇組工作人員50%以上,影片即可認定為台灣片。這意味著台片可以更加自由地引入境外的投資和電影人才,提升本土影片的質量。而台片“不受進口影片配額限制”則堪稱大喜訊,因為大陸進口影片原先不過一年20部,今年向美國電影大開“方便之門”后也不過33部左右,如果讓相對孱弱的台灣片跟如狼似虎的好萊塢大片去競爭進口配額,誰的“錢景”更看好、引進者會傾向誰不言而喻。這也就是原先市場中一年到頭見不到幾部純正台片的因由。現在好了,台灣片進入“計劃單列”系統,避開好萊塢大鯊魚,隻要口碑不俗,入得中影的法眼,就有機會到大陸市場中分一杯羹。

  於台灣電影意義更大的當是“合拍片”條件的放寬。新政中的准入條件參照大陸與香港合拍片的模式制定:“故事情節與主要人物須與兩岸有關”,意味著影片可以講“大陸人在台灣”的故事,也可以講“台灣人在大陸”的故事﹔“主角中大陸演員不少於1/3”,這既是對大陸演員工作權的一種保護,也意在促進兩岸電影人和創作風格的融合。“電影於大陸發行,享受國產片相關待遇”是最重要的一環,意味著台灣投資人和創作者從此和香港電影人一樣,可以同步享受高速增長的大陸電影市場的紅利。

  十年前,香港電影瀕臨絕境,大陸伸出援助之手,開放了正在回暖的市場。十年之后,香港電影不復當年“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特質,轉以價值中庸、炫技為主、純淨水化的風格搶佔市場,延續香火。香港電影人集體北上,二次創業,成為內地電影過去十年的重要推動力。正因為有著如此前史,台灣電影人對此番的電影新政滿懷熱望。過去二十年中,台灣電影一頭扎進了文藝和自戀的窄門中,不但失去了原有的海外市場,本土市場也被好萊塢電影蠶食殆盡。近年雖有起色,奈何一島的逼仄市場仍然無法提供起飛的充足空間,所以他們頻頻地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大陸市場,並盼望著樊籬盡撤,在華語片最大的票倉中自由馳騁。如今,這一天終於要來了。

  這不但是台灣電影的福音,也該是大陸觀眾的好消息。過去十年是大陸電影票房井噴的十年,也是國產電影走向價值中空、情感失真的十年。大陸原生的電影力量被創富沖動所誘惑,變得重感官刺激,輕精神內涵,而香港電影在適應大陸規則的過程中,原本就不豐饒的文化追求和社會擔當被進一步稀釋,而其“不拘一格”追逐利益的技能則發揮到極致。在台灣片進入前,大陸電影市場中原有的兩股勢力,誰也不具備自省和自新的能力,合拍片正奔向前景晦暗的未來。

  台灣片來的正當其時。台灣電影一貫有身邊實事,寫美好性情,寫民族痛史的傳統,即使在市場最為黯淡的日子裡,他們也沒有喪失對藝術底線和文化良知的守護。過去幾年,他們的堅守開始獲得市場回報,《海角七號》《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口碑、票房雙高,《賽德克·巴萊》《痞子英雄》顯示了不俗的工業水准,《星空》《LOVE》則在內地刮起了“小清新”旋風。兩相比對不難看出,台灣電影的人文品位和優雅氣質,以及台灣人的電影本心是國產片所缺乏的,很多大陸電影人已經走得太久忘了為什麼出發,他們急需汲取台灣同行的從容和專注,平復自己過於火急火燎的心態。

  當然,電影新政的市場效應會立竿見影,台灣電影的融入給華語電影的創作帶來怎樣的變數尚不得而知。也許,希望台灣“小清新”給國產大塊頭“敗火”有些一相情願,但中國電影不可能永遠行走在有票房沒文化的歧路上,這一點毋庸置疑。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